-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
表现最明显的国家之一。我国生态脆弱区大多位于生态过渡区和植被交错区,
处于农牧、林牧、农林等复合交错带,是我国目前生态问题突出、经济相对
落后和人民生活贫困区。同时,也是我国环境监管的薄弱地区。加强生态脆
弱区保护,增强生态环境监管力度,促进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
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脆弱区的保护。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我
国许多地方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很低;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
的家园,就是保护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
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指出在生态脆弱地区要实行限制开发。为此, “十一
五”期间,环境保护部将通过实施 “三区推进” (即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
功能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保护战略,为改善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提
供政策保障。
本纲要明确了生态脆弱区的地理分布、现状特征及其生态保护的指导思
想、原则和任务,为恢复和重建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编辑本段一、生态脆弱区特征及其空间分布
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Ecotone),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交
界过渡区域。这些交界过渡区域生态环境条件与两个不同生态系统核心区域
有明显的区别,是生态环境变化明显的区域,已成为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
(一)生态脆弱区基本特征
1.系统抗干扰能力弱。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较差,对环境变
化反映相对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发生退化演替,而且系统自我修复能
力较弱,自然恢复时间较长。
2.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中,环境与生物因子均处
于相变的临界状态,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灵敏。具体表现为气候持续干旱,
植被旱生化现象明显,生物生产力下降,自然灾害频发等。
3.时空波动性强。波动性是生态系统的自身不稳定性在时空尺度上的位
移。在时间上表现为气候要素、生产力等在季节和年际间的变化;在空间上
表现为系统生态界面的摆动或状态类型的变化。
4.边缘效应显著。生态脆弱区具有生态交错带的基本特征,因处于不同
生态系统之间的交接带或重合区,是物种相互渗透的群落过渡区和环境梯度
变化明显区,具有显著的边缘效应。
5.环境异质性高。生态脆弱区的边缘效应使区内气候、植被、景观等相
互渗透,并发生梯度突变,导致环境异质性增大。具体表现为植被景观破碎
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系统退化明显,水土流失加重等。
(二)生态脆弱区的空间分布
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地
区、青藏高原区及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行政区域涉及黑龙江、内蒙古、
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川、
云南、贵州、广西、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 21 个省(自治区、直
辖市)。主要类型包括:
1.东北林草交错生态脆弱区
该区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山地和燕山山地森林外围与草原接壤的过渡区
域,行政区域涉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河北省承
德市、张家口市等部分县(旗、市、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为:生态过
渡带特征明显,群落结构复杂,环境异质性大,对外界反应敏感等。重要生
态系统类型包括:北极泰加林、沙地樟子松林;疏林草甸、草甸草原、典型
草原、疏林沙地、湿地、水体等。
2.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
该区主要分布于年降水量 300~450 毫米、干燥度 1.0~2.0 北方干旱半
干旱草原区,行政区域涉及蒙、吉、辽、冀、晋、陕、宁、甘等 8 省区。生
态环境脆弱性表现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土壤结构疏松,植被覆盖度
低,容易受风蚀、水蚀和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重要生态系统类型包括:典
型草原、荒漠草原、疏林沙地、农田等。
3.西北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
该区主要分布于河套平原及贺兰山以西,新疆天山南北广大绿洲边缘区,
行政区域涉及新、甘、青、蒙等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为:典型荒漠绿
洲过渡区,呈非地带性岛状或片状分布,环境异质性大,自然条件恶劣,年
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极度短缺,土壤瘠薄,植被稀疏,风沙活动强
烈,土地荒漠化严重。重要生态系统类型包括:高山亚高山冻原、高寒草甸、
荒漠胡杨林、荒漠灌丛以及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等。
4.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
该区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红土层盆地及红壤丘陵山地,行政区域涉
及浙、闽、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学学位论文__4000m3d针织印染废水的处理.doc VIP
- AP微积分BC(2023年真题)全套含选择题及答案 .pdf
-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特等奖作品-word版.docx VIP
- 医疗器械生产过程验证与确认.ppt VIP
- 2022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 舞台人生:走进戏剧艺术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docx
- GB50457-2019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标准.pdf VIP
-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成都石室中学八下物理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VIP
-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述评.docx VIP
- 本科毕业边坡支护毕业设计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