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控常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染病防控常识 一、传染病防控常识 (一)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 ,传播和终止的过程 ,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1、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就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三个环节必 须同时存在,方能构成传染病流行, 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不会发生,不可能 形成流行。 (1)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a)病人 在 大多数传染中, 病人是重要传染源, 然而在不同病期的病人, 传染性的强弱有所不同,尤 其在发病期其传染最强。 (b)病原携带者 包括病后病原携带和无症状病原携带, 病后病原携带称为恢复期病原 携带者, 3 个月内排菌的为暂时病原携带,超过 3 个月的为慢性病原携带。病原携带不易发 现,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c)受染动物 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 性传染病, 如狂犬病, 布鲁氏菌病等; 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 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2 )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 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 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分为四种传播方式。 (a)水与食物传播 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 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b)空气飞沫传播 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 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 ,通过此方式传播。 (c)虫媒传播 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 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 蚊、蚤、 蜱、恙虫、 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 如蚊传疟疾, 丝虫病, 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 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 故称生物传播。 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 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d)接触传播 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 接接触而受染, 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 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 均为直接 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3) .易感人群 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新生人口增加、 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 易引起传染病流行。 病后获得免疫、 人群隐性 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 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 自然因素 包括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 大部分虫媒传杂病和某些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有较严格的地区和季节性。与水网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丛生适宜于储存宿主, 啮齿动物、 节肢动物的生存繁衍、活动有关。 寒冷季节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节易发 生消化道传染病。 (2) .社会因素 主要是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预防普及密切相 关。生活水平低工作与卫生条件差, 可致机体抗病能力低下, 无疑增加感染的机会,亦是构 成传染病流行的条件之一。我国解放以来消灭与杜绝了烈性传染病与在部分寄生虫病的流 行,并使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降低,显然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息息相关。 3.流行特征 (1). 强度特征 传染病

文档评论(0)

kxg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