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第五单元练习.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册第五单元练习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有事于颛臾 ( 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虎兕 (犀牛) 龟玉毁入椟中 ( 木匣子 ) 分崩离析 ( 指当时鲁国不统一 ) A. B. C. 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借代的一项是 A.是社稷之臣也 B ?谋动干戈于邦内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既来之。则安之 B C.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B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答 ( ) 与( ) 同 是在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答 ( ) 与( ) 同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答( ) 与 ( ) 同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答. ( ) 与 ( ) 同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 C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6.古今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种情况: 请理解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义, 种情况。 ①移其粟于河内 ( ) 4. A C 陈力就列 ( 施展才能 ) 有国有家 ( 大夫的来邑 萧墙(国君宫门的照墙 文德 ( 文教和德政 ) ( ) C .虎兕出于柙 D )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 河曲智臾笑而止之曰 虎计之曰:“技止此耳”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是可忍,孰不可忍 .而在萧墙之内也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虽乘风御奔,不以疾也 曹刿请见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可退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D A.词义扩大;B.词义缩小;C.词义完全不同。 并指也它们的词义与现代汉语中的词义相比 较各属于哪 ②弃甲曳兵而走 7.词的意义有: A.本义;B.引申义;C.假借义,于是产生了一词多义现象。一个词的 ④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 ③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不同义项又有联系,一般都是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或因用通假字产生的,请指出下列句中 加点字字义各属于哪种情况。 ① 弃甲曳兵而走 ( ) ③ 朝 服 衣 冠 ( ) ②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 ④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8.文中 “之 ”字出现多次,选出 邻国之民不加少 树之以桑 未之有也 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A ?①⑦/②③/④⑥/⑤ C ?①⑦/②③/④/⑤⑥ 之”的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 填然鼓之 ④寡人之于国也 ⑥ 申之以孝悌之义 B .①②/④/③⑤/⑥⑦ D .①④/②③/⑤⑥/⑦ A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B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 .王无罪岁 B .既来之,则安之 C .可以衣帛 D .然而不王者 12. 选出与 “ 申之以孝悌之义 ” 句式不同的一项 ( ) A .然而不王矣,未之有也 B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 .百亩之宅,树之以桑 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3. 下列句中加点的 “于”作“比” 讲的一项是 ( ) A .寡人之于国也 B 移其粟于河内 C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选出与 “谷不可胜食也 ” 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 15.选出与 “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的“矣”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C .且尔言过矣 D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 16.下边加点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王好战,请以战喻 ②寡人之于国也 ③为国以礼 ④移其粟于河内 A .①③“以”相同, ②④“ 于”不同 B .①③ “以”不同, ②④“ 于”相同 C .①③“以”相同, ②④“于”也相同 D .①③“ 以”不同, ②④“于”也不同 (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17 ( )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非我也,兵也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非我也,兵也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弃甲曳兵而走 河东凶亦然 野芳发而幽香 请选出与每题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句。 18.一语中的 ( ) A .木直中绳 B .天门中断楚江开 C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D .见其发矢十中八

文档评论(0)

梦幻飞迷04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