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eye gone V.S. eyeless
決定果蠅複眼發育基因之協同作用與未知調控基因之尋覓
研究者:曾瑋婷、劉奎蘭
指導者:孫以瀚 教授 潘彥宏 老師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
eye gone(eyg)與eyeless(ey)基因是果蠅複眼發育的必要基因,兩者的異位性表達皆會造成額外的眼睛形成,但是兩者的不同點在於可誘導形成複眼的位置不同。已發現部分決定果蠅複眼發育基因在果蠅複眼發育早期即產生作用,且這些基因可能合組一個交互作用網。
因此,不禁懷疑這些決定果蠅複眼發育之基因,在果蠅複眼發育的過程中,是否相互影響,產生協同作用?在果蠅異位複眼形成過程中,到底是何基因在何時產生變化,造成了什麼樣的反應亦或牽動了其他基因變化,致使果蠅產生額外的複眼?而決定果蠅複眼發育的基因產生異位性表達的部位也不盡相同,卻有可能互相影響,到底其中機制為何,讓人十分好奇。
二、研究目的
(一)探討果蠅複眼異位基因eyeless(ey)、eye gone(eyg)、twin of eyeless(toy)、twin of eye gone(toe)間的協同作用。
(二)尋找與eyg有交互作用的基因與突變株。
(三)尋找控制果蠅複眼發育的新基因。
在複眼發育中,誘發某些基因(來自人類的轉殖基因,或果蠅本身的基因)與 eyg共同表現,篩選出與eyg之間有交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其他基因。
貳、文獻探討
果蠅因生活史短、繁殖力強、容易飼養及具有許多遺傳標記因子等條件,自二十世紀以來在遺傳學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果蠅作為遺傳研究的材料最早可追溯至1909年Morgan的研究,以果蠅作為遺傳學研究的材料,利用突變株研究基因和性狀之間的關係已近一百年。基因的功能在演化上,有相當程度的保留,如在果蠅體內所有的同位基因皆含有一段相似的DNA序列,命名為同位序列 ( homeobox ) ( McGinnis et al. 1992 );從酵母菌到人類,皆含有一高度保留性的同位序列,此顯示這些生物物種中所含之同位序列基因皆是從同一原始基因演化而來。不同種生物內相對應的基因,亦扮演著相同的角色,透過相同的途徑參與細胞的分化發育。 果蠅複眼為一精密而複雜的構造,果蠅的複眼發育始於胚胎形成之時,其細胞不經功能分化而形成幼蟲的eye-antennal disc;直到三齡幼蟲的時期才開始從eye disc的後部向前作前後軸走向的細胞分化,其發育受為數眾多的基因所調控 ( Wolff and Ready, 1993 )。
目前,已有許多影響果蠅複眼發育的基因,在高等生物 ( 包括人類 ) 中有許多同源基因的發現,因此,研究果蠅複眼發育可為生物眼睛發育提供一相通的基因調控模式。
一、複眼發育的主控基因eyg與 ey (一) eyg
eyg gone(eyg)基因為複眼發育所必須,其突變造成複眼變小或完全不見( Lindsley and Zimm, 1992 )。在eyg1發生突變的三齡幼蟲晚期階段,eye disc嚴重地縮小,但antennal disc大小仍然維持不變;在成蟲階段,功能嚴重缺失的突變株的頭部嚴重縮小,但其觸角外觀依舊正常,而功能完全喪失的突變株之頭部完全不發育,且所有由eye-antennal disc調控的結構皆無法形成,此頭部消失的性狀與ey和toy發生突變而導致其無作用時所表現出的情形類似 (Kronhamn et.al., 2002 )。eyg與ey相互影響造成加倍的同基因合子之突變株,使果蠅成蟲死於蛹中,其頭部嚴重縮小且複眼完全消失,研究結果顯示可能在複眼形成初期即對其發育產生影響,並與ey有交互作用。eyg與ey同屬於Pax基因族,且皆能調控複眼形成。eyg可轉譯出─Paired box containing protein ( PAX蛋白 ),此類蛋白為轉錄因子 ( transcription factor ),可以控制下游基因的轉錄,並經由抑制wg表現之作用影響複眼發育,與發育調控密切相關 ( Jang et al., 2003 )
(二) ey 果蠅的eyeless(ey)亦為一複眼發育所必須之Pax基因,與老鼠的Pax6( Small eye ) 及人類的PAX6( Aniridia ) 是同源基因,DNA序列有90%以上的相同性,在神經系統的發育及眼睛的形態發生 ( morphogenesis ) 過程中都扮演類似角色,老鼠和果蠅的此基因突變皆會導致眼睛結構上的缺陷或複眼完全消失。ey最早表現於胚胎時期的神經系統,在幼蟲階段持續地影響複眼發育,且於第三齡期間對eye disc前半部有重大的影響。若將ey基因表現在複眼以外的部位,可在翅、腿及觸角上長出額外的小型複眼,因此ey基因被稱為複眼發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