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I-17焊锡系统评估精品培训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1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结束 谢谢你的观看 * * * * * * * * * * * * * * * * * 产生焊锡球的原因分析 预防对策 a 焊膏本身质量问题:微粉含量高;黏度过低;触变性不好。 控制焊膏质量,20μm微粉颗粒应少于10% 。 b 元器件焊端和引脚、印制电路基板的焊盘氧化或污染,或印制板受潮 。 严格来料检验,如印制板受潮或污染,贴装前应清洗并烘干。 c 焊膏使用不当 按规定要求执行 d 温度曲线设置不当:升温速率过快,金属粉末随溶剂蒸汽飞溅形成焊锡球;预热区温度过低,突然进入焊接区,也容易产生焊锡球。 温度曲线和焊膏的升温斜率和峰值温度应基本一致。160℃前的升温速度控制在1℃/s~2℃/s e 焊膏量过多,贴装 时焊膏挤 出量多:模板厚度或开口大;或模板与PCB不平行或有间隙 。 ①加工合格模板。 ②调整模板与印制板表面之间距离,使接触并平行。 f 刮刀压力过大、造 成焊膏图 形粘连;模板底面污染,粘污焊盘以外的地方, 严格控制印刷工艺,保证印刷质量。 g 贴片压力过大,焊膏挤出量过多,使图形粘连。 提高贴片头Z轴高度,减小贴片压力。 焊锡球 : 又称焊料球、焊锡珠。是指散布在焊点附近的微小珠状焊料。 II .典型焊接工艺及失效分析 气孔原因分析 预防对策 a 焊膏中金属粉末的含氧量高 、或使用回收焊膏、工艺环境卫生差、混入杂质。 控制焊膏质量,制订焊膏使用条例。 b 焊膏受潮,吸收了空气中的水汽 达到室温后才能打开焊膏的容器盖控制环境温度20℃— 26℃、相对湿度40% — 70% 。 c 元器件焊端、引脚、印制电路基板的焊盘氧化或污染,或印制板受潮。 元器件先到先用,不要存放在潮湿环境中,不要超过规定的使用日期。 d 升温区的升 速率过快,焊膏中的溶剂、气体蒸发不完全,进入焊接区产生气泡、针孔。 160 ℃前的升温速度控制在 1℃/s ~ 2℃/s 。 原因a 、b 、c都会引起焊锡熔融时焊盘、焊端局部不润湿,未润湿处的 助焊剂排气、以及氧化物排气时产生空洞。 气孔 : 分布在焊点表面或内部的气孔、针孔。 II .典型焊接工艺及失效分析 焊点过高原因分析 预防对策 a 焊锡量过多:可能由于模板厚度与开 口尺寸不恰当;模板与印制板表面不平行或有间隙。 1 减薄模板厚度或缩小开口尺寸或改变开口形状 ; 2 调整模板与印制板表面之间距离,使接触并平行。 b PCB加工质量问题或焊盘氧化、污染,(有丝网、字符、阻焊膜或氧化等)。或PCB受潮。焊料熔融时由于PCB焊盘润湿不良,在表面 张力的作用下,使焊料向元件焊端或引脚上 吸附(又称吸料现象)。 另一种解释,由于引脚温度比焊盘处温度高,熔融焊料容易向高温处流动。 严格来料检验制度,把问题反映给PCB设计人员及PCB加工厂;对已经加工好PCB的焊盘上如有丝网、字符可用小刀轻轻刮掉;如印制板受潮或污染,贴装前应清洗并烘干。 焊点高度接触或超过元件体(吸料现象——焊接时焊料向焊端或引脚跟部移动,使焊料高度接触元件体或超过元件体。 II .典型焊接工艺及失效分析 锡丝原因分析 预防对策 a 如果发生在Chip元件体底 下,可能由于焊盘间 距过小,贴片后两个焊盘上的焊膏粘连。 扩大焊盘间距。 b 预热温度不足,PCB和元器件温度比较低,突然进入高温区,溅出的焊料贴在PCB表面而形成。 调整温度曲线,提高预热温度。 c 焊膏中助焊剂的润湿性差。 可适当提高一些峰值温度或 加长回流时间。或更换焊膏 锡丝元件焊端之间、引脚之间、焊端或引脚与通孔之间的微细锡丝。 II .典型焊接工艺及失效分析 元件裂纹缺损原因分析 预防对策 A 元件本身的质量 制订元器件入厂检验制度,更换元器件 。 B 贴片压力过大 提高贴片头Z轴高度,减小贴片压力。 C 再流焊的预热温度或时间不够,突然进入高温区,由于击热造成热应力过大 。 调整温度曲线,提高预热 温度或延长预热时间。 d 峰值温度过高,焊点突然冷却,由于击冷造成热应力过大。 调整温度曲线,冷却速率 应< 4 ℃ /s 。 元件裂纹缺损: 元件体或端头有不同程度的裂纹或缺损现象。 II .典型焊接工艺及失效分析 端头镀层剥落原因分析 预防对策 a 元件端头电极镀层质量不合格 可通过元件端头可焊性 试验判断,如质量不合 格,应更换元件。 b 元件端头电极为单层镀层时,没有选择含银 的焊膏——铅锡焊料熔融时 ,焊料中的铅将厚 膜钯银电 极中的银食蚀掉,造成元件端头镀层剥落,俗称“脱帽”现象。 一般应选择三层金属电 极的片式元件。单层电 极时,应选择含2%银的 焊膏,可防止蚀银现象。 元件端头镀层剥落: 元件端头电极镀层不同程度

文档评论(0)

筱陌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以下与本文档同名的均为低质盗版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