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景观地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丹霞景观地貌 丹霞地貌是发育于中上、 白垩系红色陆相砂砾岩地层中、 由流水侵蚀、溶蚀、 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 造型地貌 , 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 , 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形成原因: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 积形成的红色岩系, 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 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 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 受强烈侵蚀分割、 溶蚀和 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 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 并使红色盆地抬升, 形成外流区。 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 处集中, 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 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 称为巷谷。 巷谷崖麓 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 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 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 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 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 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 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 形成 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 随着进一步的侵蚀, 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 形成缓坡丘陵。 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 碳酸钙被 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 石芽和溶洞, 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 甚至发育有 石钟乳。 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 在砂岩中, 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锦绣般的地 形,称为锦石。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 成各种各样的奇峰, 有直立的、 堡垒状的、 宝塔状的等。 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 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 多个单斜山脊相邻, 称为单斜峰群。 岩层沿垂 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 则形成高大、 壮观的陡崖坡; 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 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 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 石窗进一步扩大, 变成石桥。 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 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 壁上常发育有沿 层面的岩洞。 地貌特点: 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 颗粒粗大的岩层叫 “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 崖”广泛发 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 地貌形态, 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 是名副其实的“红石 公园”。 丹霞“ ”一词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诗》 ,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指天 上的彩霞,看来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 ”对丹霞地貌来说绝不是浮夸之词。 丹霞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特殊自然地理现象和红层地貌类型, 这个术语在 20 世纪 20 年代首次被地质学家引入,作为一类地貌的名称,起源于中国广东省 的丹霞 山。直至目前,在中国已发现的丹霞就有 780 多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有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 赤水:丹霞之冠 天下奇观 赤水丹霞的个体形态具有典型、 齐全的特点, 丹霞景观的奇峰、 赤壁、岩廊、 岩洞、巨石、天生桥、窄脊、石堡、石墙、石柱等,在这里充分发育,姿态

文档评论(0)

kxg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