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胃炎.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自身免疫机制和遗传因素:其主要表现为胃体萎缩型慢性胃炎(A型胃炎) (三)其他因素:十二指肠液反流、胃粘膜损伤因子等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症状: 慢性胃炎病人病程迁延,大多无症状或症状很轻。 部分病人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如上腹部不适,无规律性隐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 少数病例出现较重的症状:疼痛、厌食、消瘦,酷似胃癌的表现。 自身免疫性胃炎可有明显厌食、消瘦,伴有贫血、舌炎等。 体征:大多较轻,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轻压痛。 三.辅助检查 1.胃镜及活组织检查:最可靠 慢性浅表性胃炎:黏膜充血、水肿、渗出多,黏膜光滑,红白相间,以红为主,有少量出血点,轻度糜烂。 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苍白或灰白,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弥漫性或灶性分布;黏膜变细而平坦,黏膜下血管透见;伴增生者,可见黏膜粗糙呈颗粒状或小结节。重度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可认为是癌前病变。 慢性浅表性胃炎黏膜红斑:红斑呈片状,较密集地分布于胃窦四壁。 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变薄,血管透见 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粗糙伴点状出血:胃窦部黏膜粗糙,局部以白相为主,伴散在出血。 2.HP检测:快速尿素酶试验;血清Hp抗体测定;活检标本涂片,病理切片找Hp;细菌培养;13C或14C尿素呼气实验。 3.血清学检查:自身免疫性胃炎:抗壁细胞抗体(PCA)+,内因子抗体(IFA)+,胃泌素↑,维生素B12↓ 4.胃液分析:自身免疫性胃炎胃酸↓,胃窦胃炎不影响胃酸分泌。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章 胃 炎 概 述 胃炎是指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胃黏膜炎性病变,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 分类: 急性胃炎 胃炎 浅表性胃炎 慢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特殊类型胃炎 急性胃炎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或糜烂、出血。 临床上急性发病,常表现为上腹部症状。 若主要病损是糜烂和出血,则称之为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这类最常见,多由药物、急性应激造成,亦称急性胃黏膜病变。 第一节 急性胃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多样,包括: 急性应激 理化因素:药物、乙醇或其他刺激性因素 感染或毒素摄入 十二指肠液反流--反流性胃炎 急性应激可由严重的脏器疾病、大手术、大面积烧伤、休克、颅脑外伤、颅内疾病、精神心身因素等引起。 发病机制: 胃黏膜缺血、糜烂出血 H+反弥散--粘膜损伤后的通透性升高,使得H+反向逆流入粘膜增加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症状: 轻者多无症状,少数患者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恶心、呕吐等,伴有肠炎者可腹泻,呈水样便。 病程自限,数天内症状消失。 如为急性胃黏膜病变,可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或黑便为首发症状。 体征:多不明显,可有上腹部轻压痛,肠鸣音活跃等。 三.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沙门菌感染可轻度减少。 (二)胃镜—确诊依据 一般情况不必胃镜 病因不明或有上消化道出血时可在24-48h内检查 四.诊断 诊断标准 诊断:依靠病史及临床表现, 内镜检查确诊。 内镜下表现:弥漫分布的多发性糜烂、 出血灶和浅表溃疡形成。 黏膜红斑及出血:红斑位于胃底,点片状,大小不一, 并可见出血灶。 黏膜出血:胃底部黏膜广泛出血,点状或小片状, 并密集融合成片,色鲜红。 黏膜出血:胃窦及胃体交界处黏膜广泛出血, 点片状,色红。 黏膜糜烂、出血:胃窦黏膜广泛、糜烂出血, 渗出的血液附于黏膜表面,色暗红。 五.治疗 治 疗 (一)病因治疗:去除病因 停止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饮食和药物,严重者暂时禁食; 对严重原发病积极治疗原发病,并使用抑酸药和胃粘膜保护剂。 细菌感染者抗菌治疗。 病因治疗+对症治疗为原则 (二)对症处理 解痉—阿托品、654-2 止吐—胃复安10mg im 或 吗丁啉10mg TID 抑酸—H2受体阻滞剂或PPI 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呕吐、腹泻严重者应输液。 存在上消化道出血者同时予以止血等治疗。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病因所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本病为常见病。根据尸检资料,发病率为60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