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VIP

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6.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绿树村边合,山光悦鸟性,。(孟浩然《过故人庄》) 绿树村边合, 山光悦鸟性, 。(孟浩然《过故人庄》) 。(王维《题破山寺后 年秋季第一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2015 考试时间:120分钟 2015年10月) .积累与运用(17分) 1 .古诗词名句填空。(6分,每空1 1 .古诗词名句填空。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禅院》) ④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⑤母爱是中国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请你写出两句连贯的描写母 爱的古诗词: 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2 .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6分) 半夜里听见 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辨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挭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 是hcn( )d cn( 是hcn( )d cn()的,今晨却开满了, 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选自冰心的《荷叶 母亲》) ⑴请在上文的横线上依照课文原文填上相应的词语。 (2分) ⑵上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更正。 (2分) “ ” “ ”改作“ (3)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h n )d n ) 仿写下边句子:(3分) 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志消沉时,她会使你眼前飘荡 一片冃翠; 母亲是 ,当你 ,她 会 。 改写划线的句子,使全句连贯、简洁。(2分) 脚下倘佯的是深绿的草地,蔚蓝的天空在高悬的头顶,身旁流淌 的是清澈的小溪,溪边有五彩的花朵,茂密的丛林,翩翩起舞的蝴蝶, 这是多么美的意境啊!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以下文言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5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 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 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贝焜无信;对子骂父,贝焜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 ) B.尊君在不 C.太丘舍去 C.太丘舍去 D.下车引之 TOC \o 1-5 \h \z 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期日冲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 .元 方入门/不顾 7 .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5分)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分)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分) 8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4分) 9.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分) (二)阅读以下文章,回答文后问题。(8分) 什么是孝顺 我们经常说,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这话应该 修正一下,因为孝顺父母并非是中华民族的专利。每个人,不管是中 国人还是外国人,不管是汉族还是其他民族,孝顺父母应该是一个人 最基本的素质之一。 不过什么是孝顺,怎样才算是孝顺,却有很大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让父母衣食无忧,就是孝顺。这种观点和“养儿 防老”的观念相辅相成,其核心是满足了父母的物质需求,就是孝顺 了。当然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因为老人不仅有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 求。孔老夫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 敬,何以别乎?”这说明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已经认识到了老人的精 神需求。因为养条狗养个小宠物也是要满足其物质需求的。不过,有 的人连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都做不到,那就不仅仅是不孝,而是大大 的不孝了。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保护好自己,就是孝顺。其实这种观点不是 从为人子者的角度出发,而是从绝大多数为人父母者的角度出发, 才 能成立。古人很重视保护自己的身体,《孝经?开宗明义》篇说“身 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身体 是父母给的,要好好爱护,不让其受伤,这是孝的开始,也是孝的根 本。 其实从根本上说,保护好自己受益最大的也是自己, 为什么还说 是孝顺呢,这对父母有什么好处呢?民间有句俗语, 对这个事儿是一 个很好的解释: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对于不在自己身边的孩子,总 是担心的。担心什么呢?恐怕最大的担心就是害怕孩子受伤、生病。 这是一种天性。因此,孔子在《论语》中对“孝”还有这样一种论述: “父母唯其疾之忧”。字面意思是说,父母只为孩子的疾病担忧。也 就是说,孩子只有生病的时候父母才担忧,平时对孩子十分放心。这 样的解释很多人看不明白,为什么孩子生病的时候父母才担心就是孝 顺呢? 其实稍加思索就明白,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让人不省心:有的不 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到处闯祸;有的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总出危险; 有的离了父母师长的管教,就像脱了缰的野马

文档评论(0)

157****5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