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劳动密集型企业.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劳动密集型企业 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为深入推进冬季防火工作,深刻吸取东莞市凤岗镇“11·19”较大火灾、惠州龙门县“11·19”较大火灾事故教训,坚决遏制亡人火灾发生势头,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经区管委会同意,决定自2014年12月15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全 一、目标任务 对现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展一次全面排查检查,摸清底数,对存在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责令改正;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企业和区域,政府挂牌督办,彻底整治;明确和落实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中区域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完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集中区域的火灾防控能力。 二、组织机构 区管委会成立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劳动密集型企业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推动各项措施落实。 组 长:区管委会副主任、公安分局局长 冯建青 副组长:区管委办副主任 曾昭群 区安监局局长 刘礼泽 区公安分局副局长 卓汉胜 区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 肖云飞 成员: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消防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由区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肖云飞任主任。 三、治理范围和重点 (一)范围 凡现有同一时间容纳30人以上,从事制鞋、制衣、毛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经营储存场所和员工集体宿舍,均列入本次专项治理范围。 (二)重点 1.企业厂房、库房、员工集体宿舍是否违规采用易燃可燃材料为芯材的彩钢板搭建,是否违规使用聚氨酯泡沫等易燃可燃材料装修或者作隔热保温层。 2.采用液氨制冷的企业,氨设备和管道的设置和管理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3.建筑防火间距、防火防烟分区、消防设施设置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4.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完好有效,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 5.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6.是否违规用火、用电、用气、用油。 7.是否存在违规住人及违规设置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问题。 8.是否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开展防火检查巡查,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是否达标。 9.规模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是否依法建立专职、志愿消防队。 四、治理步骤和措施 专项治理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14年12月上旬至2015年3月底,主要整治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遏制火灾多发的势头,坚决防止群死群伤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第二阶段从2015年4月至2015年底,主要解决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中区域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落实基层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提升劳动密集型企业火灾防控水平。 (一)开展动员部署 2014年12月20日前,各 (二)开展排查摸底 1.发动企业自查。2015年1月10日前,各街道办事处 2.落实属地排查。各街道办事处要充分发挥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作用,组织公安派出所、综治办、安监站、工商所等基层力量进行立体排查,建立工作台账,有关台账数据及时报上一级专项治理工作负责部门备案。2015年1月25日前,各 3.落实部门排查。各有关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本行业、本系统、本领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排查整治,并及时将排查整治情况上报当地专项治理工作负责部门备案。 (三)开展集中整治 1.加强联合治理。建立整治工作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整治情况,督促相关部门、行业认真履行事故隐患整治责任,有针对性地采取工作措施,形成整治合力。 2.严格依法除患。对未依法办理消防行政审批手续且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对建筑消防设施严重损坏、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数量不足、违规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违规搭建彩钢板临时建筑的,依法对危险部位或者场所责令立即消除隐患或者予以临时查封;对违规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障碍物拒不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对违规住人、违规设置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的,依法立即清理;对违规电气焊、违规使用明火、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对违法行为人予以拘留;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督促按照标准设置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或者简易喷淋,落实技防物防措施;对利用历史遗留建筑或居住建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且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区域性问题,要组织综合治理,确保安全。 3.政府挂牌督办。对整改难度大、严重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企业和区域,区管委会将挂牌督办,明确有关部门、单位的整改责任,落实整改措施。解决不了的,视情况报市政府挂牌督办。 4.纳入诚信体系。对隐患久拖不改的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工商、金融、保险等部门要将不良记录纳入作为信用评定、项目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保险费率厘定

文档评论(0)

cap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