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皮肤的基础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结 美容皮肤科学的定义及范畴 美容皮肤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美容皮肤科学特点及学习路径 表皮、真皮解剖学、组织学特点 黑素细胞有哪些功能? 朗格汉斯细胞有什么功能? 复习思考题 1、皮肤的构成。 2、根据表皮的分化阶段,表皮可分为哪些层次? 3、什么是表皮通过时间,它与美容有什么关系? 4、什么是表皮干细胞?它有何功能? 5、什么是天然保湿因子? 6、真皮由哪些纤维组成? 7、什么是皮肤张力线? 8、什么叫润泽脂质? 预习:皮肤附属器及生理功能 * (二)透明层 透明层是在角质层与颗粒层之间有2~3层扁平、境界不清、无核、嗜酸性、紧密相连的细胞。 胞质中含有嗜酸性透明角质,形成防止水及电解质、化学物质通过的屏障。 仅见于掌跖的表皮。 (三)颗粒层 颗粒层:位于棘细胞上方,由1~3层梭形细胞组成。胞内有较多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强嗜硷性的透明角质颗粒,故名颗粒层。 在颗粒层上部,被膜颗粒增多,并向细胞膜移动,渐与胞膜融合,释放结构脂质 (四)棘细胞层 棘细胞层:位于基底层上方,一般由4~8层多角形、有棘突的棘细胞构成,胞核较大呈圆形,相邻细胞之间以突起的桥粒相连,由里及表棘细胞渐趋扁平。 最深层的棘细胞具有分裂功能,参与表皮的损伤修复。 棘细胞及颗粒层细胞内卵圆形双层膜包被的板层状颗粒称为Odland小体,板层小体、板层颗粒或被膜颗粒。 (五)基底细胞层 位于表皮的最深层。由一层排列呈栅栏状的立方形或圆柱状细胞组成。其长轴与基底膜带垂直。 可分裂、产生新的角质形成细胞,故又叫生发层 生发层:表皮细胞的分裂增生与抑制维持在适度的比例,使新生的细胞与脱落的角层细胞保持平衡,以保证其生理需要的厚度。 表皮通过时间:角质形成细胞由基底层移动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要14天,共约28天,这个时间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基底层细胞底部借助半桥粒与基底膜带相附着,将表皮与真皮紧密连接。 表皮干细是基底层相对未分化的、被保护的、具有细胞分裂潜能且分裂极为缓慢的细胞,又称慢循环干细胞。包括干细胞,过渡期增殖细胞和定向细胞(分裂后细胞)。 (六)树枝状细胞 树枝状细胞约占表皮细胞的5%,包括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Merkel细胞。 此类细胞不产生角蛋白,细胞间无桥粒 。 黑素细胞 黑素细胞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含有酪氨酸酶的细胞器称黑素小体,是进行黑素合成的场所。 树枝状突起伸向邻近的基底层细胞和棘细胞,输送黑素颗粒,形成表皮黑素单元。不同肤色人种的黑素细胞数量大致相等。肤色不同在于黑素小体大小、种类、数量和分布不同。其数量、大小、种类、分布决定了不同种族皮肤颜色的差异。 黑色素的代谢全过程 产生:酪氨酸——多巴——多巴醌——黑色素 酪氨酸酶 氧化 聚合 转运:黑色素颗粒由黑素细胞树突转运至角 质形成细胞。 代谢:黑色素随角质细胞代谢至体外。 人类皮肤有两种黑素亚型:优黑素(褐色或黑素)由酪氨酸合成。褐黑素(黄红色)由酪氨酸和半胱氨酸合成。 黑素细胞功能: 1、决定皮肤颜色; 2、防止皮肤晒 伤:具有吸收和反射光线,保护深部组织免受辐射损伤的作用。 朗格汉斯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源于骨髓,位于棘层具有免疫活性。也称为Birbeck?颗粒。 功能:识别、处理与递呈抗原及吞噬功能 麦克尔细胞(Merkel cell) 多分布于基底层细胞间,在感觉敏锐部位分部密度较大,借桥粒与角质形成细胞相连,但不随其向上迁移 胞质中含有神经内分泌颗粒,产生神经介质,是一种皮肤内分泌细胞。 二、真皮 真皮来源于中胚层,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组成。以纤维为主,胶原纤维与弹力纤维交织在一起,形成致密的板层结构,纤维之间有少量的基质和细胞成分。对维持皮肤的弹性、光泽、保湿和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保持容貌年轻的关键因素。 真皮内除有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皮肤附属器以外,还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真皮从上至下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两层之间无明显界限。 网织层 乳头层 乳头层 紧贴表皮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向表皮突出形成真皮乳头。 网织层 厚,致密结缔组织, 纤维粗密,交织成网 。 真皮内的细胞 A、成纤维细胞:能产生各种胶原、弹力蛋白和基质、胶原酶。 B、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微生物、代谢产物、色素颗粒、异物等能力,起着有效的清除作用。 C、肥大细胞:存在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以真皮乳头层为最多,其胞浆内的颗粒,能贮存和释放炎性介质等。 真皮内的纤维 A、胶原纤维:为真皮的主要成分,集合组成束状。在乳头层纤维束较细,排列紧密,走行方向不一,亦不相互交织。在网状层纤维束较粗,排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