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上课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氯化钠三糖铁琼脂中的反应为底层变黄不变黑,无气泡,斜面颜色不变或红色加深。 嗜盐性试验 挑取纯培养的单个可疑菌落,分别接种 0%、6%、8%和 10%不同氯化钠浓度的胰胨水,36 ℃±1 ℃培养 24 h,观察液体混浊情况。 副溶血性弧菌在无氯化钠和 10%氯化钠的胰胨水中不生长或微弱生长,在 6%氯化钠和 8%氯化钠的胰胨水中生长旺盛。 嗜盐性试验 6%NaCL 10% NaCl MR?试验方法? MR试验方法:取一种细菌的24h培养物,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37℃培养48~72h,取出后加甲基红试剂3~5滴,凡培养液呈红色者为阳性,以‘‘十”表示;橙色者为可疑,以“±”表示;黄色者为阴性,以“—”表示。 VP试验方法 VP试验方法?: 取一种细菌的24h纯培养物,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37C培养48~72h取出后在培养液中先加VP试剂甲液0.6mL,再加乙液0.2mL,充分混匀。静置在试管架上,15min后培养液呈红色者为阳性,以“ ”表示;不变色为阴性,以“—”表示。1h后可出现假阳性。或者可以用等量的硫酸铜试剂于培养液中混合,静置,强阳性者约5min后就可产生粉红色反应。? MR:阳性(红色) 左侧为阴性对照 VP:阴性 五、抗原的特征 O抗原是耐热的菌体抗原,目前有O1~O13共13种,可用于血清学鉴定。 K抗原是一种荚膜抗原,现有K1~K71,也用于血清学鉴定。 中国大陆副溶血弧菌大部分是O3:K6。 六、检验实验 目前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采用国标法(GB/T 4789.7—2013 )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a) 恒温培养箱:36 ℃±1 ℃; b) 冰箱:2 ℃~5 ℃、7 ℃~10 ℃; c) 恒温水浴箱:36 ℃±1 ℃; d) 均质器或无菌乳钵; e) 天平:感量 0.1 g; f) 无菌试管:18 mm×180 mm、15 mm×100 mm; g) 无菌吸管:1 mL(具 0.01 mL 刻度)、10 mL(具 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h) 无菌锥形瓶:容量 250 mL、500 mL、1000 mL; i) 无菌培养皿:直径 90 mm; j)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k) 无菌手术剪、镊子。 培养基和试剂 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 、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TCBS)琼脂、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 、3%氯化钠三糖铁琼脂、嗜盐性试验培养基、3%氯化钠甘露醇试验培养基、3%氯化钠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3%氯化钠 MR-VP 培养基、3%氯化钠溶液 、我妻氏血琼脂、 氧化酶试剂、 革兰氏染色液 、ONPG 试剂、Voges-Proskauer(V-P)试剂、 弧菌显色培养基、生化鉴定试剂盒。 目录 一、引起疾病症状(致病性、流行病学情况) 二、基本情况及特征 三、培养特性 四、生化特性 五、抗原特征 六、检验方法(举例阐述检验某一食品、商品中该菌的详细操作过程) 一.副溶血性弧菌疾病症状 副溶血性弧菌(Bibrio Parahemolyticus),进食含有该菌的食物致可食物中毒,也称嗜盐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弧性菌常导致肠胃不适,伴随食物中毒等症状。表现为急性肠胃炎,腹痛、吐泻、发烧等特征。少数重症者引起原发性败血症。 副溶血性弧菌的发现 于1950年10月从日本大阪市,发生的一起咸沙丁鱼食物中毒,患者肠道排泄物和食物中首次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 在日本,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约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70%~80%.1958年上海市防疫站也从烤鸭所致食物中毒的患者中分离出此菌。以后在我国、日本、印度、美国等许多国家均陆续报道有本病的发生。 1966年国际弧菌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副溶血性弧菌。 中毒食品主要是海产品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其次为咸菜、熟肉类、禽肉、禽蛋类,约有半数中毒者为食用了腌制品后。中毒原因主要是烹调时未烧熟煮透或熟制品被污染. 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 致病因子: 1、耐热直接溶血素TDH,肠毒素 2、耐热相关溶血素TRH,与TDH 相似。 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传染源为病人,集体发病时往往仅少数病情严重者住院,而多数未住院者可能成为传染源,但由于病人仅在疾病初期排菌较多,其后排菌迅速减少,故不至因病人散布病菌而造成广泛流行。 2、传播途径 本病经食物传播,主要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03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