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司法鉴定的程序困境与出路.pptx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司法鉴定的程序困境与出路 ;一、环境司法鉴定之特点 ;(二)鉴定的宏观性、系统性与长期性 环境损害的表现形式和承灾受体呈现出多样性特点。 环境司法鉴定的被鉴对象一般表现为某种具有宏观性的环境生态系统,涉及利益群体众多,社会影响较大。 环境司法鉴定的宏观系统性特点决定了鉴定活动往往历经数个阶段,非常耗时,具有长期性。 ;内设型模式vs外设型模式 内设型模式是指司法鉴定主体与农业、渔业、环保等环境资源管理部门存在某种隶属关系的鉴定体系。该模式目前在我国属于主导模式,如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监测司法鉴定中心、农业部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司法鉴定中心、各环保局下属的环境监测站等鉴定部门就是内设型模式的范例。从域外的经验来看,意大利也主要采内设型模式。 内设型模式强调管理,注重效率,但其存在影响程序公正的重大瑕疵。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污染环境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此,我国的环保部门或其他相关行政机关将很可能被赋予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内设型模式所具有“自鉴自诉”的形式外观就很容易产生“垄断”鉴定权的不公正、不中立印象。;外设型模式即社会化的中立环境司法鉴定机构设置。在此模式中,环境鉴定事项被委托于社会独立鉴定机构或鉴定人进行鉴定。外设型模式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较为普遍。 外设型模式保障了原、被告的平等地位,有助于程序正义,避免了鉴定权被行政“垄断”的嫌疑。引入外设型模式不失为破解传统内设型模式弱弊的可取路径。;在现阶段实现外设型鉴定模式的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先行尝试跨区域或提级的鉴定模式,即A区环境诉讼中司法鉴定经当事人协商选择或法院指定必须送检于非A区或上一级的鉴定部门。虽然该做法仍不能完全摆脱内设型鉴定的一些弊端,但能很大限度上弱化其负面影响。 ;鉴定机构主义vs鉴定人主义 我国在鉴定主体问题上多采“鉴定机构主义”,即法人鉴定人。 当然,有不少学者主张应借鉴西方诸国的通常???法,采“鉴定人主义”,将鉴定主体定位于“自然鉴定人”。从域外实践来看,尤其是英美法系国家,他们支持专家以个人身份参与司法鉴定。即使大陆法系的德国与日本等也将专家的对应概念表述为“自由职业者”,他们基于特殊职业资格,个人自由负责。;二、鉴定主体之争; 以“自然鉴定人”为辅助鉴定主体的主张主要是考虑到环境司法鉴定专业性极强,涉及领域又广,有时某些权威专家并不在官方注册登记之鉴定人范围内。此时,法庭邀请相关专家介入鉴定工作,提供专业参谋,将极大地推动司法鉴定工作的顺利进行。;三、鉴定取证程序;三、鉴定取证程序;(二)鉴定会模式的进路 1、鉴定会的启动 鉴定会程序以面对面的会晤形式召开。于当事人在鉴定送检证据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或鉴定事项复杂、疑难而有特殊专业需要时,由法院通知鉴定机构或鉴定人派遣专业人士或助手共同参与鉴定取证、固定程序,并尽快协商安排会面具体事项。 2、与会者的召集 在协商确定期日后,鉴定机构或法院在会议举行前一周应以书面或口头形式通知双方当事人进行鉴定会晤的具体日期,并要求双方进行有条理的书面准备。在会议期日,法官及当事人、律师和他们聘请的专家辅助人(技术顾问)都可以参与鉴定活动。 3、会晤地点选定 考虑到环境司法鉴定的特点,法庭应尽可能安排现场会晤,保障鉴定取证的便捷性与科学性。国内学者也都持此观点。环境侵害的事发现场往往保留有最完整、最原初的证据资料,这对于环境鉴定取证乃至最终鉴定意见的客观、公正无疑至关重要。 ;4、证据申请权与取证方法开示 鉴定人可被赋予申请提出证据命令的权利。在必要情况下,经鉴定人申请,法官可以采取强制当事人提交证据的命令措施。另外,环境司法鉴定的长期性决定了取证工作难以在一次性会晤中完结,而频繁的多次会晤过于费时费力。此时,鉴定人应当公开其可能适用的尚未完成的证据方法或线索(如环境污染模拟、环境统计分析等),保障当事方对于鉴定取证的知情权。 5、程序责问权 作为对法院程序指挥权的监督牵制手段,我们应赋予当事人程序责问权(异议权)。当鉴定取证有违公平、公开原则时(比如因法院或鉴定机构工作疏忽而遗忘对一方当事人之参会通知的,或存在其他未保障当事人知情权或参与权的情形),当事人可主张鉴定程序因违法而无效。这种制度通过当事人对程序推进及诉讼指挥活动的各种异议申请权督促司法机关或鉴定机构实现公正、公平而迅速的鉴定与审理。 ;6、“缺席鉴定会”制度 一般情况下,环境诉讼所涉主体较多。在司法鉴定程序中,也很难保证所有涉事主体一个不拉地参与其中。我们不妨参照缺席判决制度,建立“缺席鉴定”制度。 7、外部信息的告知 鉴于环境司法鉴定的复杂性,单个鉴定机构或鉴定人有时无法掌握鉴定所需的所有科技手段,他们可能需要外部仪器或技术的支持。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