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品溶剂残留研究探讨教学教材.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物质的专属性 2 顶空平衡温度 3 溶剂体系 4 样品溶液体积 5 盐析效应 顶空气相色谱法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顶空灵敏度 色谱柱的选择 残留溶剂检查大多需要较高的分离度和检测灵敏度,通常采用毛细管色谱柱。 填充柱口径大,造成溶剂峰扩散,检测灵敏度低 实践证明,使用非极性至中等极性色谱柱,配合适当柱温梯度可分离大部分有机溶剂。通常待查溶剂数目仅两、三种时,可用极性较强的色谱柱,出峰快,分析时间短;当溶剂数目较多时,还是优选非极性至中等极性柱,分离较好。 非极性柱 弱极性柱 中低极性柱 中等极性柱 商品名 DM-1, DB-1, HP-1, SPB-1, BP-1, SE-30, Rtx-1, ZB-1, AT-1, CP-Sil5CB等 DM-5, DB-5, HP-5, SPB-5, BP-5, SE-52, Rtx-5, ZB-5, PE-5,SE-54, CP-Sil8CB等 DM-35, DB-35, HP-35,SPB-35, BP-35, Rtx-35, ZB-35, 等 DM-1701, HP-1701, SPB-7, ZB-1701, Rtx-1701, CP-Sil19CB等 化学成分 100%二甲基聚硅氧烷 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 35%苯基65%甲基聚硅氧烷 14%氰苯基 86%甲基聚硅氧烷 中等/强极性 极性柱 极性柱 商品名 DB-225, HP-225, SP-225, BP-225, DB-23, Rtx-225, AT-225, OV-225等 DB-WAX, HP-INNOWAX, DB-WAXetr, CP-WAX,ZB-WAX DB-FFAP, HP-FFAP, CP- FFAP, OV-3501等 化学成分 50%氰丙基甲 基聚硅氧烷 聚乙二醇 (PEG) 硝基对苯二酸 改性的聚乙二醇 溶媒的选择 选择原则:溶解样品,并对色谱柱无损坏,不干扰测定。 顶空进样溶媒 首选水,其次DMF、DMSO、不挥发酸碱溶液,不可使用盐酸溶液和氨水,可选择在80~90 ℃加热能溶解样品的试剂。 如待查成分为苯、甲苯、三氯甲烷等水溶性不好的溶剂,可采用混合液,即先用少量乙醇或甲醇溶解待查溶剂再用水稀释。 当待测溶剂在有机相中的分配系数明显大于水相(例如三氯甲烷),对顶空进样来说采用有机相如DMF为溶剂不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样品也只能在有机相中溶解,建议采用混合液。 直接进样溶媒 水、合适的有机溶媒或混合液。对于非极性色谱柱,水对柱有影响,会缩短柱的使用寿命。 色谱柱:初温应接近样品中最轻组分的沸点,而终温则取决于最重组分的沸点,升温速率则要依样品的复杂程度。 进样口:一般接近沸点最高的组分,但要低于易分解组分的分解温度。常用的条件是200 ~ 250℃。 检测器:原则是避免流出色谱柱的组分冷凝。FID检测器通常设置为250 ~ 300℃。 温度的选择 FID(火焰电离)——质量型检测器,适用于有机物 NPD(热表面电离)——氮/磷化合物 ECD(化学电离)——半选择性的检测器,适用于电负性物质(卤代烃)。 多数情况下,三氯甲烷、DMF、DMSO均用FID检测,但需采取一些措施提高检测灵敏度。 四氯化碳则必须用ECD检测器。 检测器的选择 平行配制两种溶液,制备方法保持一致,这样可以避免基质效应。如果采用研磨、超声、加热等方法增加样品的溶解性,需要通过方法学研究来确证方法的可行性。 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溶剂残留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专属性 检测限 线性与范围 定量限 重复性 中间精密度 准确度 耐用性 方法学验证 专属性 要求空白无干扰、各溶剂峰之间的分离度因符合要求 检测限与定量限 检测限:根据信噪比(S/N)≈3的相应浓度确定 定量限:根据信噪比(S/N)≈10的相应浓度确定 化药质量分析研究室 ——徐伟斌 内部培训资料 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探讨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1 残留溶剂的概述 2 残留溶剂的确立 4 残留溶剂各标准比较 5 溶剂残留分析方法的选择与建立 3 残留溶剂分类及研究原则 6 溶剂残留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7 研究结果的分析及质量标准的制定 目录 残留溶剂的概述 ICH关于残留溶剂的定义 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工艺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过或产生的有机挥发物。它们在实际的生产工艺中未能被完全去除。 由于残留溶剂没有疗效,故所有的残留溶剂应尽可能除去,以符合产品规范、GMP或其它基本的质量要求。 简 述 残留溶剂的确立 残留溶剂的研究对象 从理论上讲,药物制备过程中所使用的有机溶剂均有残留的可能,均应进

文档评论(0)

150****84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