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形势 迎接挑战抓好淮河流域规划计划管理工作.doc

认清形势 迎接挑战抓好淮河流域规划计划管理工作.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清形势 迎接挑战抓好淮河流域规划计划管理工作 ????   一、淮河流域水利基本情况 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三面山丘高地环绕广阔平原,平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地势低平,排水困难;黄河长期夺淮,打乱了原有水系,淤塞破坏了中下游河道,并使淮河失去入海尾闾;防洪保护范围宽广,耕地率高,人口密度大,人与水争地的问题突出;跨/xingzhenglunwe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行政区域河道多,水事矛盾经常发生。淮河流域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决定了淮河流域水利建设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5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淮河治理工作,十次召开治淮会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组织和领导流域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治淮建设,流域面貌焕然一新。但是,淮河流域现有防洪体系尚不健全,抗旱减灾能力不强,水环境生态恶化尚未有根本扭转,难以适应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九五”计划执行情况 (一)治淮成效显著 “九五”期间,淮河流域各级人民政府和全体人民按照国务院四次治淮会议精神,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精神,掀起了既声势浩大、又扎扎实实的治淮新高潮。累计投入159.73亿元(其中中央85.95亿元、地方73.78亿元),完成土方46693万m3、石方2302万m3、混凝土214万m3。 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总体上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并做到边建设边发挥效益,基本实现了1997年国务院第四次治淮治太工作会议确定的治淮目标。淮河干流上中游排洪通道得到扩大,进一步解决了中小洪水出路,正阳关以上低标准行蓄洪区退建或废弃11处全部完成,排洪通道宽度由400~500m拓宽到1500~2000m,低标准行蓄洪区进洪机遇由2~3年一遇减少到4~7年一遇;基本解决了行蓄洪区26.7万人的防洪安全;淮北大堤按40~50年一遇防洪标准加固了300多km,提高了淮北平原防洪安全;怀洪新河可以分泄淮河洪水800~1000m3/s。淮河下游入江水道巩固、分淮入沂续建工程竣工,使入江泄洪能力由9000 m3/s基本提高到12000 m3/s,并能通过分淮入沂相机入海3000 m3/s。洪泽湖大堤通过加固,消除了险工隐患,防洪标准可达到50~70年一遇,保护区内近2000万人、3000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得到提高。东调南下工程中大部分河道的防洪标准已达到20年一遇,实现了沂沭河洪水就近东调入海,南下泄洪较为通畅,韩庄运河、中运河的航道达到三级标准。包浍河通过治理,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排涝标准基本达到3年一遇。完成板桥、石漫滩水库复建和田庄、岸堤、鲇鱼山等大型病险水库加固,增加拦蓄上游洪水能力20多亿m3,也为水库灌区和下游城市及工矿企业的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可靠水源。 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加快,水资源的调配水平有了提高,灌溉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满足了社会/jingjilunwe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以山东省为例,国家参与投资的20个重点灌区配套项目共完成渠道衬砌210km、配套建筑物改扩建1015处,新增灌溉面积783万亩、恢复灌溉面积9.4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87万亩,增产粮食3.2亿kg,直接/jingjilunwe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经济效益2.6亿元。节水2.63亿m3,相当于新建三座大型水库,因节水增加的工农业产值为10.97亿元。 水土保持继续推进,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的环境水利工程开始起步。通过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县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84 km2,工程建成后,在通常降雨年份可涵蓄水量2亿m3;土壤侵蚀量由原来的每年1112万吨下降到259万吨,每年可拦沙保土853万吨;项目区内林草覆盖度由1991年的45.83%增加到73.13%,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生产条件。“九五”期间,通过深化水利投资体制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jingjilunwe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经济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998]15号文件精神,淮河流域水利建设在为流域/jingjilunwe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壮大了流域水利基础产业,提高了投资效益,为“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流域水利规划计划/guanlilunwe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工作程序进一步规范,完成了一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