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之中的选择.pdf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之中的选择 摘要:在东亚金融危机已经波及欧美的压力下,人们对 1999 年的世界 经济形势如何预测议论颇多。在世界银行和欧盟都降低了对 1999 年 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值影响下,部分经济学家对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 可能性持五五开或四六开判断。在我国最近的讨论中,人们则尤其关 注国际金融资本的全球性危机何时全面爆发,是否以及怎样对我国的 经济造成影响。 对此本文认为,尽管那些大型金融资本集团明白,他们正在朝发生全 球性金融危机的单行道上疾驶,但没有任何垄断资本、特别是最腐败 的金融垄断资本,足以明智到愿意主动改变自身与生俱来的追逐超额 利润的本质特征。因此,在世界经济危机面前中国的决策导向如果失 误,就可能是“我为鱼肉,人为刀龃”。我们也有可能象其他东亚国 家那样,由于实物经济成长确实产生了可供攫取的增量利润而成为国 际金融资本集团在资本过剩压力下转嫁危机的对象。这是本文对所谓 东亚金融危机动因的理解。 中国已经有47 年的高增长,改革前 27 年是中央政府追求工业化的原 始积累阶段,最近 20 年则主要是地方在中央放权让利的条件下追求 地方工业化的积累阶段。二者都属于大量占用资源的粗放型增长。因 此在按照一般工业化的制度经验、初步完成原始积累形成的高增长之 后,如果继续过去习惯的方式、进一步追求数量型增长,就必然在国 内资源稀缺条件下转向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进而受到从 发展中国家实物经济增长中攫取利润的国际大资本的制约。 合理的决策讨论应该是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实事求是地转向追求 “可持续发展”。可是,人们在享受高增长的带来的现代化消费时候, 连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还尚且不习惯,更遑论“可持续发展”。 由于本文作者曾经早在 1988 年 5 月写的“危机论”中就指出过中国 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规律,后来在 1994 年 11 月发表的“国际金融资本 的全球性危机与中国改革”中也分析过今天才出现的国际经济问题及 其本质原因。而且近年来暴露出的问题,确实大部分被我当年的文章 不幸而言中,因此现在写作本文不能算太过于唐突。但我实在既不是 预言家,也根本不是国际问题专家,甚至对西方经济学理论都了解甚 少。因此,理论家们对本文大可不必介意。 一、 真正解决欧美 1929-33 年大危机的并非“新政”,而是战争 我们在去年以来的讨论中已经越来越明白,这次东亚金融危机是现 象,实际上几乎是亚洲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对发生在欧美 1929-33 年大 危机的一次复制。二者的本质特征相类似,都是传统制造产业的结构 性过剩。之所以持此看法,是基于如下认识: 1、资源贫乏使欧洲在危机压力下走向战争 在 30 年代初的欧洲,当危机爆发时,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资 源的分割已经确定,各早期完成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又没有新的资 源可以再拿来作为资本化产生超额利润的来源,所以制造业的结构性 过剩几乎不可能在同构的、分散的欧洲小国内部缓解(这也与现在东 亚其他国家情况类似)。于是德国首先加速向军事工业转移,并且必 然随之在这种传统产业结构并不能产生增量的制约下、要求对世界资 源和市场的重新分割。这当然导致从欧洲延伸而成的世界战争。 2 、美国两个“百日新政”受阻 美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资源大国,因此本来比欧洲小国更有条件通 过启动本国资源向资本转化形成新的资本增殖收益,并以此改出危 机。1933 年罗斯福执政后也确实推行了两个“百日新政”,第一个 “百日新政”加强联邦计划和政府干预,但由于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 而受阻;第二个“百日新政”侧重垄断,但新法在 1935 年春起不到 1 年中被最高法院取消了 12 项之多,其中包括著名的“工业复兴法”。 罗斯福执政后的 3 年中,各地已有 100 多位法官下了 1600 多道指令 禁止实行 “新政”。其实罗斯福并没有改变美国的工业结构,而且 尽管政府财政融资于公共工程每年使国库亏空 60-70 亿,国债从 1932 年的 187 亿增加到 1938 年的 347 亿,但失业仍然有 700 万,全国 14% 的人口依靠政府救济。 看来,无论归罪于思路错误,还是推诿于操作中阻力太大,罗斯福“新 政”作为历史事实,对美国经济危机只是在 1934-37 年的 3 年间相对 缓解。随之 1937 年美国经济再度出现危机,是年 10 月 29 日股票爆 跌的“黑色星期二”,甚至比 1929 年股市大崩溃时的跌幅还厉害。 随后,在 1938 年慕尼黑事件导致欧洲战争的威胁越来越明显的压力 下,罗斯福的“新政”也就销声匿迹了。可见,“新政”并没

文档评论(0)

ma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