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策略及具体实施方略.pdf

2019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策略及具体实施方略.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及具体实施方略 (2019年1月2019年4月中旬) 第一轮按专题复习,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 基本历史理论,应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第二轮复习按考纲规定进行通史复习。重点要着 于通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又要巩固各时段 的专题知识体系,两者相互穿插、整合,从而理清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建立起合理通达的学科 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从而实现综合能力突破。 高考终结复习主要是学生按《考试说明》自主整理,查漏补缺。 二轮复习一般安排在1月底至4月中旬,时间短、任务重,所以备考指导要紧紧围绕“提高” 做文章,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与技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二轮复习的高效呢? 一、 重视教材目录体系的把握,构建通史知识体例,宏观掌握历史线索 根据《考试大纲》和高考历史试题的编排要求,二轮复习最主要的模式就是分时期(古 代中国、古代世界,近代世界、近代中国,现代世界、现代中国)重组知识、复习知识,强化主干 知识的时间概念,并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简单化和规律化。 二、 整合各模块相关联的主干知识, 自拟主题重组教材,深化理解知识 根据某一主题挑选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并形成小的专题加以讲解,是二轮复习中针对 性很强的一种模式。中心问题的确定本着:宜小不宜大、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思路。纵向 理清不同阶段相关历史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把握人类文明演进进程,按照各主题要求,梳理 单元知识,归纳理性认识,进一步巩固落实主干知识。 三、 以热点问题为依托,加强对基础知识与主干知识的复习巩固 热点问题是历史学科不可回避的命题切入点,是加强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桥梁”,充分体 现了历史学“学以致用” “以史为鉴"的功能。引导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反思,架设历史与现实 间的桥梁,从而实现历史问题现实反思、现实问题历史反思。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 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此复习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现实世界,具体包括:能体现国家意志, 被人民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如民生问题;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的 事件,如“一带一路”;既能从现实热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本学科知识的现实热点, 如“英国脱欧”;学生能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而不是纯理论的新提法和 新理论等等。 四、 用多元史观观察和思考历史,统领复习内容 运用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观点。是我们备考指导与复习 的基础,运用新史观整合历史素材进行命题,是近些年高考的宏观趋势。运用正确的历史观为 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事实上,历年的《考试大纲》都 明确规定,应“注重考查学生在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不同 的史观切入,理解、评价同一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注重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 学科思维与学科方法,冲破传统历史思维的定式,用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理念来看待历史 问题,培养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备考效率。 1. 紧密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 情怀。 2. 认真领会新考纲中“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关注普通高等院校对新生思想道德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求,注重知识与能力全面协调发展。 五、 二轮复习按考纲规定进行通史的复习 既要按照考纲构建通史知识体系,实现三本必修教材政治、经济和文化史的内容重组, 一个时期或某个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进行列点复习,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归纳 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构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认识。 六、认真研讨考纲:分析考考变化,整理备考建议 2019年考纲最新变化 (一)依据的变化2018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制定,2019年根据普通高 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制定 【解读】 此变化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依据。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 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 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人文积淀等十八个基本要 点。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9日下午就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 时代价值举行

文档评论(0)

考试资料大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