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石榴文化博览园规划设计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该区种植多种国内石榴品种,(包括山东、河南、陕西、安徽、四川、云南、新疆品种)。通过设置标识性强的景观小品来区分不同品种的种植,在向游人展现石榴科研成果的同时,将新品种的开发工作进一步深入,体现修建该石榴园的目的之一。 * 一、概 况 石榴之乡——峄城 峄城是枣庄市所辖的县级行政区,位于山东省南部,是镶嵌在苏、鲁、 豫、皖交界的淮海经济开发区中心位置的一块绿色宝石。 峄城北靠泰山,南通徐州,西接微山湖,东望大海,全区总面积627.6平方公里。 峄城为丘陵与小盆地交错地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内水源充沛,植被良好。适合农业各类作物生长,于1995 年被农业部授予“ 中国石榴之乡”称号。 峄城水陆空交通便利,京杭大运河在南部穿过,西靠京沪铁路,东临京沪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206国道纵贯南北,距济南、青岛、徐州三大机场分别需要2.5小时、3.5小时和不足40分钟的车程。 峄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风淳朴,山川秀丽,名人辈出。 自夏朝在此建曾国后的4000 多年里,一直为州县治所。战国时期大思想家荀子、“凿壁偷光”苦学成才的汉丞相匡衡、“纯正清廉”的汉大司徒王良、古代奇书之一《金瓶梅》的作者、明朝兵部右侍郎贾三近等,都是峄城人。 “中国第一”的万亩榴园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 被世界粮农组织誉为“冠世榴园”。 二、区位分析 该园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区南部、峄城区西部的群山之阳,座落于“冠世榴园”的“园中园”与“三近书院”中间,总占地面积200亩。 三、现状分析 基地内以农田为主,只有少量树木; 基地东西长约280米,南北约370米,北高南低,南北高差约16米,没有大的地形起伏; 基地内部有一条季节性灌溉沟,平时多处于干涸状态; 基地围墙为划分地块而建,形势单一; 基地南北各有一条主干道可以直接到达园区。 园区内部地形 灌溉河沟 围墙 入口主干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 国家及地方有关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法规、规章 项目业主提供的《话说石榴》、《枣庄市峄城区总体规划》 场地及环境条件调查分析 四、设计依据 1.弘扬石榴文化,做强石榴产业,突出生态景观,建设生态文明。 2.挖掘地方文化,体现地域特色,提升城市品位。 3.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突出中华石榴文化博览园的特色。 4.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新城,在传承民族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推动作用。 五、设计原则 六、设计主题及定位 中华石榴文化博览园以石榴文化为主题,通过功能建筑和景观的布置将其打造成集科研、观赏、文化、休闲于一身的世界级文化博览园。 运用综合园林艺术手法,结合峄城石榴文化,建设景观优美、功能齐备、富与时代感的现代化、综合性博览园,使其成为宣传峄城石榴文化,展示地域特色及观光旅游的理想场所。 总平面 整个博览园主要分为六个景区: 榴珠溢彩——入口景观区 韵海清风——博物馆建筑区 古韵榴芳——滨水文化区 榴园小筑——特色品种种植、山地观光 榴香诗韵——盆景园 榴客醉秋——丰产示范区 七、功能分区 八、交通分析 二级路,宽3.5米 三级路,宽1.5米 停车场 一级路,宽5米 城市道路 主、次入口 鸟瞰图 九、各景观节点详细设计 榴珠溢彩——入口景观区 入口处放置大体量原石,题刻园名——“中华石榴文化博览园”, 以姿态优美的石榴树作为背景,配以大面积的特色铺装,于开阔、宏大中彰显入口广场的大气。 入口广场东西两侧的弧形边缘,设置体现峄城民俗及石榴文化的红色镂空景墙,配合字体多样性的石榴形“福”字景观小品,增添了入口广场景观的色彩及形态变化,将园子的主题——石榴,开门见山的展示在游人面前。 入口广场 广场为石榴形,以体现人们对石榴的喜爱和对丰收的向往。广场北侧为向水面探出的亲水平台,为游人提供一个凭栏观水的空间。 广场中心为主题雕塑——“榴开百子” ,雕塑以天然石材雕琢成石榴造型,石榴上雕刻数个嬉戏的顽童,体现石榴多子多福的传统吉祥寓意。 临湖建“望湖亭”,与石榴广场隔湖相对,形成空间与视觉的对景。 石榴广场 韵海清风——博物馆建筑区 博物馆采用中国古典粉墙黛瓦的建筑风格,运用现代的建筑空间组合的方式,通过立面的变化,建筑空间的穿插,使建筑外观有了“旧曲新唱”,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博物馆内部通过不同的展区分别展示石榴的历史、书画、种质、繁育、种植、加工等内容,综合展示峄城源远流长的石榴文化。 古韵榴芳——滨水文化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