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关键技术(修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主要内容 ? 3D MIMO ? NOMA ? 全双工(Full Duplex) ? FBMC ? 毫米波技术 ? 更扁平的网络架构 ? 总结 2 2D?3D-MIMO的演进趋势 传统 2D-MIMO 80年代后,MIMO概念提出; 1995年,MIMO理论容量; 1997年,TD-SCDMA引入SA; 1998年,STTC和STBC提出; 1999年,WCDMA R99引入发射 分集; 2008年,LTE R8引入多种 MIMO技术。 技术 瓶颈 只能挖掘水平面(2维)自由度 小区干扰协调和抑制能力难以进一步提高 3D-MIMO: 发掘垂直方向(3 250% 维)自由度 200% 上行,2用户 MU-MIMO 196% 150% 113% 100% 下行,单用户, 简单下倾角调整 50% 0% 25% 8% 下行系统平均 下行边缘用户 上行系统平均 上行边缘用户 优 越 性 降低小区干扰、提高系统性能 部署灵活,可动态自适应各种部署场景 基站结构形态的演进 有源一体化天线技术逐步走向应用,主流厂商均已具备相应能力; 国际上ALU、诺西、爱立信等公司分别发布了有源一体化的样机, 已经实现了垂直波束赋形(基于载波的电调下倾角)功能。 3D-MIMO的应用正在逐步具备硬件条件 3D-MIMO的重要意义 3D-MIMO是无线传输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是应对数据业务爆 炸性增长的有效手段之一,是3GPP R13标准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实际应用面临的技术挑战 ? 缺乏科学的标准信道模型,方案设计和性能评估受到制约 , 影响研究的开展 ?复杂度提升对3D-MIMO算法设计和优化、硬件处理及系统实 现架构带来挑战 ?目前的研究停留在简单的基于载波的电调下倾角(准垂直波 束赋形),对完全3D-MIMO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3D-MIMO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 适用多种基站形态 预编码设计 信道估计 小区间干扰协调 分布式基带处理 基带上移 下行导频(CRS,CSI-RS,DMRS)和信 令设计 3D-MIMO信道 测量和建模 射频通道同步问题 3D天线设计 阵列天线校准 上行导频(SRS)和反馈设计 (CQI,PMI,RI ) 小区间干扰协调 1.3D信道建模 2.天线设计 3.反馈\传输方案 4.干扰控制 5.基站开发 6.外场试验 3D-MIMO天线设计 ? 面临的挑战 3D-MIMO系统的优势在于更高的空间自由度带来更大的系统容量,因此 系统需要设计一种能进行二维波束扫描、实时波束重构的数字化阵列天线, 并对相关的天线阵列参数进行优化,开发出天线阵列样机。 ? 需解决的问题 垂直阵子间距确定和水平阵子间距确定 垂直阵子数和水平阵子数比例 具有宽带宽角特性的双极化辐射单元设计 高定向性耦合器和高精度紧凑型校准网络设计 天线系统性能测试平台 1 2 64 64端口校准网络 0 矢量网络分析仪 天线阵列设计 天线阵列设计 双极化金属对称振子 天线校准网络测试 3D-MIMO典型应用场景 ? 3D-MIMO技术典型应用场景 ? 典型城市场景 ? 高楼场景 其他场景? ? 室内场景 RX TX RX RX 城区覆盖 高层覆盖 室内覆盖 性能评估和产品架构设计 性能评估 Transceiver 0 80% 60% 平均增益 边缘增益 平均增益 边缘增益 73% 160% @SU-MIMO @MU-MIMO-2UE 120% 147% s . . . s K-1 D F . . . DUC/DAC 类型1 Transceiver 63 DUC/DAC PA PA . . . Antenna 0 Antenna 63 40% 20% 12% 7% 10% 41% 38% 80% 40% 19% 16% 45% 36% 56% s s 0 . . . K-1 F . . . Transceiver 0 DUC/DAC 类型2-1 Transceiver 31 DUC/DAC PA PA Antenna 0 Antenna 1 . . . Antenna 62 Antenna 63 0% 0% 宏站500mISD 宏站200mISD 微站200mISD 产品架构设计 宏站500mISD 宏站200mISD 微站200mISD s s 0 . . . K-1 D BF . . . Transceiver 0 DUC/DAC PA PA 类型2-2 Transceiver 31 DUC/DAC A BF Antenna 0 Antenna 1 . . . Antenna 62 Antenna 63 产品架构 说明 优缺点分析 架构1 BBU+AAS:AAS将RRU和天线集 成到了一起,减少了馈线损耗 优点:减少了馈线损耗 缺点:CPRI接口带宽需求较

文档评论(0)

137****04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