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18996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doc

sl18996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P SL 189—96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 Design Guide for Rolled Earth—Rock Fill Dams in Small Size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SL 189—96 主编单位: 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1997—02—13发布 1997—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小型水利水电工程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 SL189—96的通知 水科技[1997]48号 根据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 研究院主编的《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发 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 本标准自1997年5月1日起实施。望各单位注意结合实际,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水利水电规划 设计总院,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7年2月13日 目 次 1 总则 2 坝址选择及枢纽布置 2.1 坝址选择 2.2 枢纽布置 3 坝型选择 4 筑坝材料及填筑标准 4.1 筑坝材料 4.2 填筑标准 5 坝基处理 5.1 砂砾石地基处理 5.2 易液化土及软土地基处理 5.3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5.4 岩石及岩溶地基处理 5.5 坝体与地基和岸坡的连接 6 坝体结构 6.1 坝顶超高 6.2 坝顶构造 6.3 坝坡 6.4 防渗体 6.5 反滤层及过渡层 6.6 坝体排水 6.7 护坡 6.8 坝面排水 7 坝的计算 7.1 渗流计算 7.2 稳定计算 7.3 沉降计算 8 观测设计 附加说明 1 总 则 1.0.1 为规范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的设计,特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DJ12—78)中的4、5级且 坝高小于30m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SDJ217—87)中4、5级的碾压式土 石坝的设计。 1.0.3 小型土石坝的设计,应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充分吸取已有工程的经验,努力提高设计水平,使设 计符合客观实际。 1.0.4 对坝址、库区及料场应进行测量、地质调查及勘探试验工作。对于构造简单的岩基,可由地质人员 进行查勘,提出地质报告。对于复杂的岩基和覆盖层应查明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1.0.5 小型土石坝枢纽工程应进行水文、气象调查,作好水文分析和水利计算。如工程所在的河流缺少实 测资料,可利用当地的《水文图集》和《水文手册》,求出不同频率的年径流和年内分配,不同历时暴雨 量、洪峰流量、洪量及洪水过程线等。有条件的还要调查库坝区的历史洪水。 1.0.6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的设计,除应遵守本导则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国家、行业标准中的 有关规定。 2 坝址选择及枢纽布置 2.1 坝址选择 2.1.1 坝址选择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质、建筑材料、枢纽布置及上、下游情况,经方案比较后确定。 2.1.2 宜选择在地质构造简单的岩基、厚度不大的砂砾石地基或密实的土基上建坝。 2.1.3 坝址不宜选在深厚的强透水砂砾石层、岩溶发育地区、严重风化破碎的岩层、大的断层带以及软弱 的地基上,如不能避开,应采取处理措施。 2.1.4 选择坝址时,应考虑水库蓄水后,不会在库区产生大的坍岸、滑坡。在丘陵和平原地区,应避免浸 没面积过大。 2.1.5 坝址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应按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确定。设防烈度可采用基本烈度。地震基本 烈度为6度和6度以上的地区,建筑物应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DJ 10—78)的有关规定采取抗 震措施。 2.2 枢纽布置 2.2.1 土石坝枢纽一般由拦河坝、溢洪道、输水洞和电站等组成,并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设置泄洪洞。枢纽 布置应力求紧凑,满足功能要求,节省工程量,并方便施工和运行管理。 2.2.2 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结合枢纽总体布置,选定坝轴线和坝型;确定坝顶高程、断面尺寸和基础处 理措施等。 坝轴线宜选用直线,如需转折,在转折处宜布置成曲线。两岸坝肩宜选择较缓岸坡。 2.2.3 溢洪道宜修建在天然垭口上。如五天然垭口,溢洪道可布置在靠近坝头处,溢洪道进口附近坝坡应 有可靠的防护,溢洪道出口应采取妥善的消能措施,并使消能后的水流不淘刷坝脚。 2.2.4 溢洪道宜布置成直线。如设置弯道,宜设在进水渠段和出水渠段上。曲率半径不宜小于4倍渠底宽 度。 2.2.5 溢洪道宜优先采用开敞式,且

文档评论(0)

137****04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