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知识文库·史部·志存记录:
封封氏氏闻闻见见记记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 个华夏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封氏闻见记》
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
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封封氏氏闻闻见见记记
字数:5054
《封氏闻见记》唐封演
●卷
○道教
本自黄帝,至老君。祖述其言,故称为黄老之学。战国时,圉寇蒙
庄之徒,著书咸以黄老为宗师。圉寇 《天瑞篇》引黄帝之书曰:“谷神
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此
章黄帝之言,而存五千之内,则老氏所书同出已明矣。其后学,道学、
儒、墨,诸家分明,各为 教。汉武帝进用儒术,黄老由是见废。后汉
桓帝梦见老子,诏陈相孔寿立庙于苦县,刻石为铭。今亳州真源县即古
楚县赖乡也,汉时属陈国。郭缘生 《述征记》云:“老子庙中有九井,
汲 井,八井皆动。”即其地也。国朝以李氏出自老君,极崇道教。高
祖武德三年,晋州人吉善行于羊角山,见白衣老父,呼善行谓曰:“为
吾语唐天子,吾是老君,即汝祖也。今年无贼,天下太平。”高祖即遣
使致祭,立庙于其地,遂改浮山县为神山县,拜善行为朝散大夫。高宗
乾封元年,还自贷岳。过真源,诣老君庙,追尊为玄元皇帝。玄宗开元
二十 年,亲注老子 《道德经》。令学者习之。二十九年,两京及诸州
各置玄元皇帝庙,京师号玄元宫,诸州号紫极宫。寻改西京玄元宫为太
清宫,东京玄元宫。 (下有缺文)
○儒教
以上有缺文为儒学。复以诸生多不精励,遂废州县学。京师惟留国
子生七十二人。炀帝即位,复兴教诱。国朝以来,州县皆有博士,县则
州补,州则吏曹授焉。然博士无吏职,唯主教授,多以醇儒处之。衣冠
俊人职此为耻。玄宗时,两京国学有明经进士,州县之学绝无举人。于
是敕停乡贡, 切令补学生,然后得举。无何,中原有事,乃复为乡
贡。州县博士学士,惟二仲释奠行礼而已。今上登极,思宏教本。吏部
尚书颜真卿奏请,改诸州博士为文学,品秩在参军之上。其中下州学
事以上,并同上州。每令与司功参军同试贡举,并四季同巡县,点检学
生,课其事业。博士之为文学,自此始也。流俗妇人多于孔庙祈子,殊
为亵慢,有露形登夫子之榻者。后魏孝文诏:“孔子庙不许妇人沓杂,
祈非望之福。”然则聋俗所为,有自来矣。
●卷二
○文字
黄帝史官苍颉视鸟兽之迹以作文字。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形声相
益,则谓之字。著于竹帛谓之书,凡九千字,所谓古文者也。古有六
体: 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声,江、河
是也。四曰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考、老是也。六曰假借,
令、长是也。推此六体,文字大端可得而见矣。 《周礼》“保氏教国子
以六书”,即其事焉。至周宣王时,太史史籀更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
或异,然不外六书之指。大篆、小篆亦名籀书,与古文并行。春秋之
时,孔子之书六经,皆古文也。其后诸侯不统于王,车涂异轨,文字异
制。秦氏既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李斯又作
《苍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 《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 《博学
篇》,皆依傍大篆,或加省约,谓之小篆。于时狱官事繁,篆书不给。
御史程邈有罪,系云阳狱中,变篆为隶,以従简易,始皇善而用焉。故
秦时书有八体: 曰大篆,史籀所作也。二日小篆,李斯、赵高、胡母
敬所作也。大小二篆,皆简策所用。三日刻符,施于符传。四曰摹印,
亦日缪篆,施于郁。五曰虫书,为虫鸟之形,施于幡信。六曰署书,门
题所用。七曰殳书,铭于戈戟。八曰隶书,施于公府。皆因事出变而立
名者也。善长注 《水经》云:“ 临淄人发古冢,得桐棺,前和外隐起为
隶字,言‘齐太公六代孙胡公之棺’,惟三字是古,余同今书。故知隶书
非始于秦世也。”按此书隶在春秋之前,但诸国或用或不用。程邈观其
省易,有便于时,故修改而献,非创造。汉兴,多因秦制,通行隶书,
古文由是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