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瓜虫的生活史和防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瓜虫的生活史和防治 冯桂榕 佛山市顺德区丰华饲料实业有限公司 王玉群 广州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通联: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工业区 528300 小瓜虫是一种肉眼能见的原生动物,属纤毛门,寡膜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的一个种。 一.小瓜虫在水产养殖上的危害 小瓜虫是淡水寄生性原生动物,分布广泛,遍及全世界。全球小瓜虫病流行季节不同,我国每年4~5月、10~11月、水温为15~20℃时是小瓜虫的流行盛期。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几乎能感染所有的淡水鱼类,对体表光滑的无鳞鱼、鳞片不发达的细鳞鱼以及热带鱼类的危害尤其严重。此病发病快,死亡率高。鱼种、成鱼阶段均会因此病造成大批死亡。温室内热带鱼类在27~28℃水温条件下,小瓜虫也容易大量发生。所有的淡水鱼类一旦有小瓜虫寄生就难以治愈,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二.小瓜虫生活史 小瓜虫的生活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成虫期、胞囊期和幼虫期 2.1成虫期 成虫期的虫体又称为滋养体,主要指虫体寄生在鱼表皮内成熟后及脱离鱼体而未形成胞囊前的一段时期。小瓜虫成虫身体较大,肉眼可见,大小在350~800×300~500μm之间,一般椭圆形或球形,但虫体形态在游动和在原地旋转时有一定的差异。 虫体能在水中以螺旋式S形自由前进,但身体前端不一定指向前方,其游动忽急忽缓。游动时一般为椭圆形,虫体大小一般为300~500μm×300~400μm之间。当停下来在原地旋转时,虫体多为球形,虫体大小一般为400μm×400μm。 光镜下活体观察时很容易见到一个马蹄形或香肠形大核,它比细胞质均匀、色浅,没有一定的位置,常随胞质的转动而转动。体胞质略呈淡黄色或暗灰色,体被整齐的纤毛,胞口位于虫体的顶端腹面,形似人的“右外耳”。成虫周身密被纤毛,排列有规则,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2.2胞囊期 2.2.1小瓜虫胞囊的形成过程 胞囊阶段为小瓜虫脱离鱼体后形成胞囊到胞囊破裂前的这段时期。 小瓜虫的成虫从鱼体身上掉下来后,在水中自由游泳3~6h,停在池底或水中一些附着物上,分泌一层透明胶质膜将身体封闭起来形成胞囊。胞囊一般为圆形或卵圆形,囊壁厚薄不均。虫体在胞囊内不停转动,大核由马蹄状或香肠状逐渐缩短、变圆,小核逐渐与大核分离。胞口逐渐消失,胞囊形成2~3h后,身体中部出现分裂沟,二分裂开始,随即出现四分裂、八分裂等细胞分裂期。但在这个过程中,胞囊一直保持两个分裂集团,中间有一明显的分裂沟,当一个集团的胞囊分裂到四分裂或八分裂期时,胞囊又分泌一层内胞膜将左右两个集团包起来。 2. 小瓜虫成虫形成胞囊所需时间随水温升高而缩短。当水温为5~6℃时,虫体存活率较低,约为15~20%左右,大部分虫体并不形成胞囊,有些虫体需要3~4h才形成胞囊;当水温为9~12℃时,虫体形成胞囊需要1~2h,虫体在胞囊内转动的速度较缓慢;温度为15~20℃左右,小瓜虫只需4~12min就能形成胞囊;水温为22~25℃时,小瓜虫形成胞囊的时间为20~40秒;在高温28~ 2.3幼虫期 2.3.1小瓜虫 在胞囊内逐渐分化成熟的幼虫,最初为原球形,经5~8h后其身体逐渐延长,前后端逐渐明显,前端较尖,具一锥形钻孔器,后端钝圆。幼虫身体呈扁鞋底形,身体中部凹陷,体前部有一较大的伸缩泡,大小核明显,身体前端有一“6”字形的原始胞口,在“6 2.3 温度为5~30℃时,小瓜虫从形成包囊到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随水温升高而缩短。在温度为5~6℃时,成虫一般不形成包囊,直接分裂,需要144h左右才发育出幼虫,幼虫的成活率很低,90%的幼虫死亡。水温为9~12℃时,需要48h才孵化出幼虫,但只有70%的成虫孵化出幼虫。在15~20℃的条件下,100%的成虫孵化出幼虫,孵化时间为20~23h。在温度为22~25℃ 小瓜虫在5~30℃的温度范围内都能分裂、繁殖,在低温(5~6℃)和高温(28~30℃)条件下,成虫分裂、孵化出来的小瓜虫幼虫数量少,成活率较低,小瓜虫的最适繁殖温度为15~20℃,在此温度下成虫分裂、繁殖出的子代多,幼虫的成活率也 三.小瓜虫感染鱼体过程及症状 在水温为15~20℃的实验条件下,感染30min,部分小瓜虫幼虫钻入鱼的粘液里,但还没钻入鱼的表皮;感染1h,部分小瓜虫幼虫钻入鱼体表皮,但虫体的部分身体还露在外面,没被鱼的上皮细胞包围; 鱼体感染上小瓜虫幼虫之后,72~96h看不出什么异常现象,与正常鱼相比,病鱼显得有些活泼,看上去很有精神,在水族箱中时游时停。感染120~168h,肉眼可见鱼体表似披了一层轻纱,尾鳍呈乳白色,病鱼在水中狂燥不安,常将身体与水族箱壁摩擦,串出水面,鱼体表粘附着一些食物渣滓或排泄物。感染216~240h左右肉眼可见鱼体表有小白点了,从头到尾鳍均有,而且白点越来越大,在深色背景的环境下,鳍条上的白点特别明显,病鱼精神不振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