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小常识
野生食用菌是群众喜爱的美味佳肴,但误食有毒野生菌会发生中毒,甚至会危及食用
者生命。为有效预防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
全,现提供以下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野生菌中毒的症状
夏秋及冬初季节是食用野生菌中毒的多发期,食菌中毒者绝大多数
人都是胃肠炎型轻度中毒,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等,还有
少数为神经精神型,临床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然后出现烦燥、谵
妄、幻视等症状。如果中毒严重,对人体损害极大,会引发急性肾功能
衰竭或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肝坏死和溶血性的中毒。
二、毒菌中毒的临床类型
胃肠炎型:潜伏期为10分钟至6个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及流涎等,轻则对症治疗,可逐步好转,病死率低;重则吐
泻严重,腹痛剧烈,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并伴有休克、昏迷,病死率高。
溶血型:潜伏期长,一般6个小时至12个小时,病人往往先出现恶心等症状,后出
现溶血性黄疸、肝部肿大等,少数病人会出现血红蛋白尿,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可
很快控制病情。
神经精神型:潜伏期半个小时至 6 个小时,除胃肠道症状外,尚有多汗、流涎、脉
缓、瞳孔缩小等症状,重者可有肺水肿、呼吸抑制及昏迷等,通常伴有明显的副交感神
经兴奋症状,出现幻觉、谵妄、昏迷等中枢神经损害,或发生嗜睡、精神错乱、妄想等
类似精神分裂症表现。这一类型严重者死亡率高。
肝损害型:潜伏期较长,可达 15个小时至 30个小时,以中毒性急性肝损害为最突
出的临床表现,在初期一两天会有轻度胃肠炎表现,之后有一假愈期,其间除轻微乏力
外,似乎已病愈,但实际已发生肝损害,大多数病例接着出现肝、脑、心、肾等内脏损
害,其中以肝损害最为严重,迅速出现黄疸及肝功能异常,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
碍,直至昏迷,也有少数病例在肝损害表现尚不严重时即因中毒性心肌病变或中毒性脑
病猝死。此型病情最为凶险,病死率甚高,经急救治疗存活者,需度过 2周至 3周的危
险期,方可逐步康复。
三、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在我国,毒菌约有180多种,其中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30多种。一般来说,有毒菌
的颜色比较鲜艳,菌帽上可能会有疙瘩、红
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
有毒菌摘断后通常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
鼻。此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1.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菌类多生
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菌往
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2.看颜色。有毒菌菌面颜色鲜艳,有红、
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
有剧毒。有毒菌采摘后一般很快变色。
3.看形状。无毒菌菌盖较平,伞面平滑,
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菌菌盖中央
一般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
秆上一般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4.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菌撕断菌秆,无毒菌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
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菌的分泌物稠浓,一般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5.闻气味。无毒菌有特殊香味,无异味。有毒菌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
味。
6.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菌,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
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7.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说明有毒,反之无毒;
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成黑色或褐色。
8.牛奶试验:将少量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
有毒。
9.煮试。在煮野蘑菇时,放几根灯芯草、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灯芯草
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毒,变黄者无毒;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
无毒。
四、野生菌食用及加工方法
1.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
2.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
3.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没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
再吃。
4.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