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知识文库·子部·道家:
中中和和集集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 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中和集》
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
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中中和和集集
字数:4914
中和集
都梁清庵莹蟾子李道纯元素撰
门弟子损庵宝蟾子蔡志颐编
序
维杨损庵蔡君志颐,莹蟾子李清庵之门人也,堪破凡尘,笃修仙道,得
清庵之残膏剩馥,编次成书,题曰 《中和集》,盖取师之静室名也。
大德丙午秋,谒余印可,欲寿诸梓,开悟后人。余未启帙,先已知群妄
扫空,一真呈露。谓如天付之而为命,人受之而为性。至于先天太极自
然、金丹光照太虚、不假修炼者,漏泄无余矣。可以穷神知变而深根宁
极,可以脱胎神化而复归无极也。抑以见道之”有物混成”,儒之” 中和育
物”,释之”指心见性”,皆同工异曲,咸自太极中来。是故老圣”常善救
人”,佛”不轻于汝等”,周公” 岂欺我哉?”览是集者,切忌生疑。
当涂南谷杜道坚书于钱塘玄元真馆
中和集卷之一
玄门宗旨
太极图
释曰” 圆觉”,道曰”金丹”,儒曰”太极”,所谓”无极而太极”者,不可极
而极之谓也。释氏云:”如如不动,了了常知”, 《易系》云:”寂然不
动,感而遂通”,丹书云:”身心不动以后,复有无极真机”,言太极之妙
本也。是知三教所尚者静定也,周子所谓”主于静者”是也。盖人心静定
未感物时,湛然天理,即太极之妙也。一感于物,便有偏倚,即太极之
变也。苟静定之时谨其所存,则天理常明,虚灵不昧,动时自有主宰,
一切事物之来俱可应也。静定工夫纯熟,不期然而自然至此,无极之真
复矣,太极之妙应明矣,天地万物之理悉备于我矣。
《礼记》云:”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未发,谓静
定中谨其所存也,故曰中;存而无体,故谓”天下之大本” 。发而中节,
谓动时谨其所发也,故曰和;发无不中,故谓”天下之达道” 。诚能致中
和于一身,则本然之体虚而灵、静而觉、动而正,故能应天下无穷之变
也。老君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即子思所谓:”致中和,天地
位,万物育”,同一意。中也、和也,感通之妙用也,应变之枢机也,
《周易》”生育流行,一动一静”之全体也。予以所居之舍” 中和”二字匾
名,不亦宜乎哉!
身、心、世、事,谓之四缘。一切世人皆为萦绊,惟委顺者能应之,常
应常静,何缘之有?何谓委?委身寂然,委心洞然,委世混然,委事自
然。何谓顺?顺天命,顺天道,顺天时,顺天理。身顺天命,故能应
人;心顺天道,故能应物;世顺天时,故能应变;事顺天理,故能应
机。既能委,又能顺,兼能应,则四缘脱洒。作是见者,常应常静,常
清净矣。
古云:”常灭动心,不灭照心。”一切不动之心皆照心也,一切不止之心
皆妄心也。照心即道心也,妄心即人心也。”道心惟微”,谓微妙而难见
也。”人心惟危”,谓危殆而不安也。虽人心亦有道心,虽道心亦有人
心,系乎动静之间尔。惟”允执厥中”者,照心常存,妄心不动,危者安
平,微者昭着,到此无妄之心复矣,无妄之道成矣, 《易》曰:”复,
其见天地之心乎?”
太极图颂
中○者,”无极而太极”也。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一阴
一阳,两仪立焉。○者两仪也,○者阳,动也,○者阴,静也。阴阳互交
而生四象。○者,四象动而又动曰老阳,动极而静曰少阴,静极复动曰
少阳,静而又静曰老阴。四象动静而生八卦。乾一兑二,老阳动静也;
离三震四,少阴动静也;艮五坎六,少阳动静也;兑七坤八,老阴动静
也。阴逆阳顺,一升一降,机缄不已,而生六十四卦,万物之道至是备
矣。上○者,气化之始也;下○者,形化之母也。知气化而不知形化,则
不能极广大;知形化而不知气化,则不能尽精微。故作颂而证之。
颂二十五章
道本至虚,至虚无体。穷于无穷,始终无始。
虚极化神,神变生气,气聚有形,一分为二。
二则有感,感则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