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学院郭影秋(1909年-1985年10月29日)又作郭映秋.docVIP

江苏教育学院郭影秋(1909年-1985年10月29日)又作郭映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教育学院郭影秋(1909年-1985年10月29日)又作郭映秋 郭影秋。郭影秋(1909年-1985年10月29日) 。 人物简介。解放后历任川南行署副主任。主任。 云南省长兼省委书记。1957至1963年任南京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1963年调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1978年人大复校后任党委第二书记兼副校长。 相关事件。辞去省长当校长1952年秋。郭影秋担任云南 * 副主席。 当时云南 * 主席是陈赓。省委书记是宋任穷。半年之后。郭影秋被委任为省长。并任省委书记处书记。50年代中。 * 提出向科学文化进军。加强对高等学校的领导。社会上一些人则议论“共产党领导不了高校”。甚至有人公然要共产党“退出高校”。郭影秋主动向中央“请缨”。要求到 * 门工作。他从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出发。“不相信共产党领导不了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 也不相信共产党人成不了业务上的内行。”1957年7月当时的中央组织部长安子文找郭影秋谈话。转达了 * 的意见。决定调他担任南京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后来。 * 总理曾对云南籍的辛亥革命老人李根源说:“贵省的省长郭影秋。不愿当省长。自告奋勇到大学去。”南大师生闻讯而喜。又觉新奇。不免还有人颇有疑惑:“他是来当省长的。还是来当校长的?”弦外之音是:他来搞政治。还是办教育?郭影秋1957年9月来南大时。反右斗争正是高潮。 不久。“ * ”浪潮席卷全国。大炼钢铁。除四害。“教育大革命”。勤工俭学……对学校教学科研冲击很大。郭影秋坚持一条:“学校还得上课。学校毕竟要以教学为主。假如不上课。还要学校干什么?!”他为了减少政治学习。劳动和各种运动对教学的冲击。亲自拟定了“三条防线”。强调教学是高校的“主线”。要想方设法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正常进行。1959年3月。郭影秋在全校运动大会上。向全校发出“坐下来。钻进去。认真读书”和“教学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的号召。 要求学生“不只要做运动场上的英雄。而且要做课堂上的英雄”。在贯彻《高教六十条》时。他又提倡“有经验的教师上第一线”。“老教师上第一线”。这些举措。减轻了极“左”思潮和大轰大闹的“教育大革命”造成的负面影响。许多教授。学者颔首称许:“郭校长是懂教育的”。郭影秋曾在无锡国学专修科读书。受业于唐文治。钱基博。夏丏尊等著名学者。他对学有专长。育人有方的学者教授十分尊重。当时“左”的倾向日益明显。反右斗争对我国 * 的状况作了错误的估价。 挫伤了相当一批 * 的积极性。郭影秋依然认为。要办好一所大学。必须相信和依靠 * 。尤其是那些有较深学术造诣的学者。专家。1957年11月。“反右”刚刚结束。郭影秋到南大任职才两个多月。恰逢中文系三位德高望重的教授——胡小石。陈中凡。汪辟疆的七十寿辰。郭影秋支持中文系为三老祝寿。并在自己家中设宴。亲自斟酒。敬酒。感谢三位老教授潜心治学。辛勤执教。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郭校长为中文系三老祝寿”。 这消息在校园不胫而走。传为美谈。也给心怀疑虑和不安的 * 送去一缕春风。郭影秋提议要有高级 * 进入党委会。以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并显示党对 * 工作的重视。当时任教务长的高济宇和外文系副主任陈嘉这两位入党不久的教授。被选为党委委员。在当时被视为“破例”之举而颇引人注目。1962年8月2日。著名物理化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李方训教授病逝。当时郭影秋因病住在上海华东医院治疗。他不仅发来唁电。挽联。 而且抱病赶回南京。亲致悼词。悲恸。惋惜之情。由衷而发。来南京大学工作后。郭影秋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南大有诸多学术有专精。蜚声海内外的知名教授。他们中不少已年迈体弱且多病。如何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如何使他们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薪尽火传”。继承发扬?不久。他在党委会上郑重提出采取“对号入座”的方法尽快为老教授配助手。他强调:“要抢救遗产!不能不急。不然来不及啦!”后来。学校陆续为一批老教授配备了学术助手。 郭影秋又鼓励中青年学者“能者为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练好基本功。争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全校通过“层层挂钩”。老年带中年。中年带青年。加快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1962年5月。南京大学六十周年校庆时。学校为执教。工作满20年的老教师和老职工颁授奖状。郭影秋挥毫泼墨。在奖状上题诗一首:廿年培养费艰难。桃李盈门露未乾。浩荡东风凭借力。好花栽与后人看。《李定国纪年》郭影秋重视科学研究。1958年曾提出“教学为主。 科研突出”的口号。并根据国家科技。经济发展和学校已有的基础。采用多学科协同作战的方法。组织专。兼职结合的科研队伍。“狠抓尖端。重点攻关”。60年代初被誉为南大科研“五朵金花”的华南花岗岩及其成矿规律的研究。内蒙草原综合考察。分子筛研究。金

文档评论(0)

scj11221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112234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