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重质油罐蒸汽吹扫静电闪爆事故.ppt

一起重质油罐蒸汽吹扫静电闪爆事故.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起重质油罐蒸汽吹扫静电闪爆事故的分析 2007年3月20日,某炼油厂油槽员用1.0MPa蒸汽 (180 ℃)对重质油罐进行扫线操作时,发现重质油罐走台和阀门产生振动,罐内有轰隆声,罐顶部有白色气体冒出,该罐半部被抬起,向罐组立方向倾斜,随后落下。 1.事故经过: 一、事故背景 2.工艺状态 重质油罐:容积3000m3;直径18820mm;高度11830mm;罐顶的两个排气孔分别为Φ150mm、Φ100mm。 罐内液位: 200mm(其中,水位高度约为180mm,油位高度约为20mm)。 可燃气体测定:事发4h后测得吹扫蒸汽中的甲苯、丁酮含量分别为14mg/L、17mg/L。 蒸汽吹扫工艺流程: 吹扫蒸汽由进气管进入,经回臂回折后,沿罐壁流下,经罐底的液面由罐顶的排气孔(呼吸口、采样口)排出,如图1所示。 罐体开裂处位于进气管的对角钱侧,处于罐体的底部,从外观上看,有明显的挤压和抽瘪的痕迹,高度最高大约为500mm。罐体底部的焊缝已经开裂,具体形貌见图2。 3.破坏形态 爆炸的本质是压力急剧上升。引起压力上升的原因可分为物理和化学两种;而作为爆炸的原因,又可以分为需要有点火源的爆炸和不需要有点火源的爆炸两个方面。由此,该油罐可能出现以下几种形式的爆炸:油罐内部的火源引燃油罐内部可燃气体爆炸;油罐外部火源引燃泄漏气体回火爆炸;油罐内出现了反应蓄热超过油罐内可燃物的自燃温度引起的爆炸;油罐内出现了某种反应,其反应过快,泄压不及时引起的爆炸;油罐内水急剧汽化时引起的爆炸;油罐内气液压力失衡引起的冲击破坏。 二、可能的爆炸形态 事故发生前,现场没有动火等火源,所以排除外部火源引起的爆炸。由于事故时油罐内只有重油、水、蒸汽,不存在反应的条件,所以排除两种“反应”爆炸形式。 油罐内不存在低温液体接触高温物体生成大量水蒸气的情况,说明发生传热型蒸汽爆炸的条件不足。同样,也可以排除平衡破坏型蒸汽爆炸,首先,罐体并不是处于密闭的空间内,蒸汽从罐体的一侧进入,从罐顶排出,次之,容器内并不是存在有大量的饱和蒸汽。所以排除蒸汽突沸或泄漏失衡破坏引起的爆炸。 综上所述,此次油罐闪爆应该是油罐内部的火源引燃油罐内部可燃气体爆炸。 事故前,油罐及油罐周围没有任何明火,只有罐内出现静电放电的可能性。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安全技术研究所对油罐的静电进行了分析,确定为蒸汽静电。 干蒸汽喷出时,理论上不产生静电起电现象。但当蒸汽中夹杂液漓或其他异物时,在高速冲撞、破碎或摩擦过程中就会带电。这些空间电荷会发生静电积聚和放电现象。 三、燃烧爆炸的火源分析 大连石化公司安全技术研究所对现场蒸汽带电情况进行了检测:用集电球检测,蒸汽带电为0.2 – 0. 4kV。图3为现场测试图片。 由于测试时蒸汽含水量非常小,所以测试的数据偏小。现场吹扫的管线内有少量油和水,所以事故时扫线的蒸汽喷出产生的静电量要远大于上述所得静电起电量。 2005年大连石化安全技术研究所进行了蒸汽静电起电试验,得出了蒸汽起电特性。试验采用的是大连石化分公司管网蒸汽,蒸汽管线Φ50mm。出口压力为0.8MPa时,空间电荷密度为287.5μ C/m3 ;出口压力为0.7MPa时,空间电荷密度为266.9μ CIm3;出口压力为0.6MPa时,空间电荷密度为259.7μC/m3。 《静电安全指南》(日本,1988年版)第4.2.1.7条款对气体空间电荷云放电界限的叙述如下: 当空间电荷云直径为0.7m(半径a =0. 35m),电场强度(E)为100kV/m时,空间电荷云可以向周围接地体产生最小点火能量为0.1 -1. 0mJ的刷型放电。此时蒸汽空间中的电荷密度为1.26μ C/m3 当空间电荷云直径为1. 5m (半径a =0. 75m) ,电场强度(E)为300 -500kV/m时,空间电荷云可以向周围接地体产 生雷状放电。此时蒸汽空间中的电荷密度为1.76-2.94μ C/m3 由以上分析可见,油罐内蒸汽出现空间带电云团,并发生了刷型放电或雷状放电,而引燃了油罐内的可燃气体。 事故后测试吹扫管线的蒸汽中含有甲苯、丁酮,含量分别为14mg/L、17mg/L,转换为体积分数为0.89%。另外,罐内当时有20mm厚重质油,当受180℃蒸汽加热时,将有C10以内的烃类挥发出来。 由此可见,罐内的可燃气体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是蒸汽内的甲苯与丁酮挥发气,另一部分是罐内C10以内的烃类残液受热蒸汽加热而产生的挥发气。这两部分可燃气体积聚在一起

文档评论(0)

小酒喝喝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