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3.电瓶车严禁进入易燃易爆场所。 14.铲车在行使时,无论是空载还是重载,其车铲距地面不得少于300mm,但也不应高于500mm。 15.铲车在铲货物时,应先将其垫起,然后起铲。货物放置要平稳,不得偏重或偏高。 16.铲车在铲货物时,无关人员不得靠近,特别是当货物起升时,其下方严禁有人站立或通过,以防货物落下伤人。 17.严禁任何人站在铲车上或铲车的货物上随车行驶,也不得站在铲车门上随车行驶。 第十章 职业危害与预防 10.1 生产流程中的主要职业危害 1.钢板预处理过程中的职业危害 2.放样下料、切割加工过程中的职业危害 3.分段小合拢组装过程中的职业危害 4.船体大合拢过程中的职业危害 5.船舱内机件安装与管道铺设过程中的职业危害 10.2 预防方法 1.突出重点 2.综合治理 3.积极推广新工艺 4.加强个人防护 第十一章 伤害事故的应急抢救 11.1 创伤止血救护 出血常见于割伤、刺伤、物体打击和辗伤等。及时止血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遇有这类创伤时可用现场物品如毛巾、纱布、工作服等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果创伤部位有异物不在重要器官附近,可以拔出异物,处理好伤口。如无把握就不要随便将异物拔掉,应立即送医院。 11.2 烧伤急救处理 在生产过程中有时会受到一些明火、高温物体烧烫伤害,伤员很容易发生休克,危及生命。烧伤的紧急救护不能延迟,要在现场立即进行。基本原则是:消除热源、灭火、自救互救。烧伤发生时,最好的救治方法是用冷水冲洗,或伤员自己浸入附近水池浸泡,防止烧伤面积进一步扩大;衣服着火时应立即脱去用水浇灭或就地躺下,滚压灭火,衣服如有冒烟现象应立即脱下或剪去以免继续烧伤;身上起火不可惊慌奔跑,以免风助火旺,也不要站立呼叫,免得造成呼吸道烧伤 * 焊接(气割)安全技术 6.1 气焊、气割作业的不安全因素 ◆爆炸 ◆火灾 ◆灼烫 ◆中毒 6.2 焊、割工具的安全要求 1.氧气瓶安全使用要求 (1)氧气瓶严禁油脂污染; (2)氧气瓶内气体不得用尽,需保留0.1-0.2兆帕(1-3千克/平方厘米);防止其它可燃气体进入氧气瓶内; (3)气瓶清洗时严禁火烘烤、敲打,应用热气或蒸气解冻; (4)气瓶不得靠近热源、电源,必须远离明火作业点10米以外,夏季氧气瓶不得日光曝晒,需有遮阳设施。 (5)氧气瓶不与其它易爆气瓶紧靠一起使用,一般应保持在5米以上距离; (6)严禁将氧气作压缩空气使用,不得用氧气来吹风纳凉。 2.使用焊炬的安全要求 (1)点火前必须检查射吸性能是否正常,各连接部位和阀门是否漏气。 (2)检查是否漏气合格后才可点火,应先开乙炔阀门,点着后立即开氧气阀并调整火焰。 (3)停止作用时,应先关乙炔阀门,后关氧气阀,以防回火。回火时应先关氧气阀,然后再关乙炔阀。 (4)使用过程中,如气体管道或阀门有漏气现象,应及时修理。 (5)焊嘴温度不能过高,如过高需用水冷却。 (6)焊炬各部分不得沾污油脂。 (7)焊炬停用且应挂在适当地方,或拆下橡皮管,将焊炬放入工具箱内,严禁将带气源的焊炬放在工具箱内。 (8)密闭舱室作业中途休息、班后,必须及时将氧、乙炔胶管拉出舱外。 6.3 电弧焊的不安全因素 1.焊工与电接触多。 2.焊弧的高温。 3.焊机或线路发生短路、超负荷等引起电火花和高温。 4.焊条、焊件和药皮在电弧高温作用下,发生蒸发、气化和凝结,产生大量有害烟尘。 5.空气在弧光强烈辐射作用下,产生大量臭氧、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 6.弧光对人体的直接辐射,由此可引起人体组织发生急性或慢性的损伤。 6.4 发生焊接触电事故的原因 1.手或身体某部接触焊条、焊钳或焊枪的带电部位时,脚或其他部位对地面或金属结构之间绝缘不好。 2.手或身体某部碰到裸露而带电的接线头、接线柱、导线、极板或绝缘失效、破皮的电线而接触。 3.手或身体碰到绝缘材料已损坏的焊机绕组。 4.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系统不完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