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讲学案 思维导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蜀相》讲学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通过思维导图背诵诗歌,掌握炼字题的解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维导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 2、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学习杜甫的一首名诗《蜀相》。这一单元的教学要: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王国维先生说:“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所谓“逆”,即为迎受、接纳,考证、探究,追溯、反求。今天我们就来尝试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蜀相》。鉴赏分三步进行。 1、参读资料,了解诗人。 2、诵读感知,觅得诗心。 3、涵咏字句,品出诗味。 教师:读懂一首诗,应该先了解其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请同学们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用“一个 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在括号里填什么词或词组?为什么填这个词或词组? ?学生:“一个可怜的杜甫”。因为他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个有才气的杜甫”。因为他写了许多有名的诗作,被人们称为“诗圣”。 ?“一个历经磨难的杜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亲历战争,了解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自己也在战争中东奔西走。 ?“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我记得他有这样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过《三吏》《三别》等反映残酷兵役给人带来痛苦的诗文。 ?“一个爱国的杜甫”。杜甫许多诗篇表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热爱,?字里行间渗透着爱国的热诚,?如《春望》,描写了沦陷后的长安城池残破、杂草丛生的荒凉景象,?以及因战乱不休、家人音讯隔绝而引起的愁苦心情,?深刻地抒写了亡国的哀痛。此外,《登高》等诗篇,?也充满着悲壮的爱国激情。 ?“一个不得志的杜甫”。他渴望报效国家,可统治者并没有给他机会。 教师:请同学们看注释,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学生:公元760年。 教师:哪位同学能简单介绍这一年前后杜甫的情况? 教师小结: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的次年春天。这时的情况,从杜甫个人的处境来看,政治上很不得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生活上的艰难困苦,更不必说。从当时社会现实来看,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史思明再次攻陷了东都,自立为大燕皇帝,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人民大量死亡,生产遭到大破坏;尤其严重的是唐肃宗的昏庸,信任宦官,猜忌功臣。在这种情况下,杜甫的心情自然是很苦闷的。所以当他来到诸祠时,缅怀诸亮的为人,特别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和备君臣二人之间那种鱼水相得的关系,不禁百感交集,心潮翻滚,以至泪流满襟,因而写下了这首诗。? 二、诵读感知,觅得诗心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代诗文,尤其要重视诵读。下面我们把这首诗齐读一遍,希望大家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纠正字音。 3、学生集体再次齐读。 4、通过思维导图法解读诗歌: 5、小结: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的正是这两种情感:对诸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对他和像他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 三、涵咏字句,品出诗味 1、哪个同学谈谈对题目的理解?谈谈标题改为“诸祠”好不好?   “蜀相”就是诸亮。公元221年,、蜀、吴三国鼎立之时,备在立国称帝,历史上称为蜀汉,任命诸亮为丞相,所以杜甫称诸为“蜀相”。 不好。本诗表达的感情是对诸亮的敬仰而不是诸祠。 全诗着眼点在诸亮这个人不在诸祠这个地。如果用诸祠就偏了。 许多专家是这样理解的。不过老师有不同的意见,提出来供大家参考。以地或物的名称作题而其意在人的诗篇也不是没有,杜甫咏叹诸亮的作品中,《咏怀古迹》(其五)和《八阵图》就是,这样命题好像也没有偏离诗歌的主旨。我认为,这样命题杜甫的切入点是诸亮的政治身份,杜甫当时身处乱世,渴望有圣君贤相来匡扶摇摇欲坠大唐江山的处境。再说,“做贤相”是杜甫的志向,可惜自己报国无门,功业未就,所以选此角度能抒发郁闷和隐痛。这个视角,诗末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惜痛表现得极为切肤:圣主良相,如果千载难逢的一对绝配,仍然没有能够成就兴兴复汉室之大业,可知天道弄人,后世怀才不遇者之伤痛,又深了一层。 2、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题为“蜀相”,却从“丞相祠堂”写起,有何用意?“柏森森”用在诗中有何深意? 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