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米读后感范文合集2020.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 PAGE 1 卖米读后感范文合集2020 卖米读后感1 读完北大才女张培祥的《卖米》深深震撼了我,本文平铺直述了作者和母亲挑着两担米去赶场的故事。没有华丽词藻,字里行间却是流露着真情,把农村人的辛苦、无奈、心酸娓娓道来。总想写点东西,表达内心相同的感受,但一直懒于动笔。 大热天,为了换钱给生病的父亲买药,母女俩挑着米沿着窄窄的小路去赶场卖米。母女希望卖价一元一角,而米商人只出一块零八分。因为二分钱的价格,总价三块钱的差价,娘俩在烈日下晒了大半天,连一块零五分的价格也没卖出去,连两角钱的冰棍都舍不得买,不得已担回家,却在返回途中撒了米。作者挨了母亲一顿责备,显示了农村人惜粮如金的现实。幸好有草帽,收了起来,可以带回家,没造成损失。我有一种强大的悬念在心头缠绕,那娘俩下一场的米能卖个什么价格呢?是一元一角、还是一元零五分? 我们也有着同样的经历,执着一口价不卖,输的比《卖米》作者母女还要惨。 那是前几年,和老公一起种植大棚樱桃的时候。过了清明节,被誉为“北方春果第一枝”的红灯品种的樱桃,一串串,一簇簇的挂满了枝头,红的发亮,红的诱人,让人垂涎欲滴。这时便请小时工来帮忙把樱桃一个一个采摘下来,由于果肉嫩而皮微薄,需要小心翼翼。摘下来的樱桃,按大中小个再分类,大的放一起,小的放一起,然后装在一个个白色塑料桶里,白色桶,更能彰显樱桃的色泽与亮度。 那个时候的果商,老是在夜里12点以后才开始收果子,采摘多的时候,也就刚刚挑选完。劳累了一天的我们,还没来得及入睡,就开始装车,匆匆赶往月庄樱桃交易市场去交易。 我们也和其他的种果人一样,把一桶一桶的樱桃搬下车,摆放好,等收果商来。那些收果的商人,打着呵欠,肩上斜挎着背包,拿着手电筒开始出动了。一个操东北口音的果商盯上了我家的两桶中果红灯,用手电筒仔细照了又照,问:“这果多少钱”?老公回了—句:“25”,“23卖不卖”?老公说“少一分也不卖”,那人离开了。过了一会,又过来了一个南方人,直接就问:“这果子23一斤卖不卖”?老公一口回绝了。我跟老公商量着,再有给23的价格就卖掉,可是那晚不知是怎么了,市场上收果的商人来来往往,仿佛串通好了似的,那两桶货在那里摆着再也无人问津,等别的果子卖完了,由于第二天还要早起忙着采摘樱桃,只好带回去等明天和明天采摘的一块再卖。第二天晚上,没卖完的这两桶和当天采摘的就没法相提并论了,颜色暗淡了许多,亮度也大打折扣。那么明显的对比,让我和老公没有了底气。摆放在那里,过了老半天,终于,有人出价了,“这果18块钱卖不卖”?我俩一副欣喜若狂的样子,相视一笑,“你要了吧”!老公提着桶跟随那人而去。 两桶樱桃,四十斤,每斤差价五块,两张鲜红的毛爷爷就这样不翼而飞了。相当于一个小时工摘二十个小时的樱桃。时令水果不同于粮食之类的,将就的是新鲜程度和口感,这次的一口价,给了我俩一次深刻的教训,总就觉得从元旦开始,大棚升温,就在棚里日夜守护,白天控制日光照射的温度,晚上温度低下就生火给树取暖,打药、喂肥,途中的每一个环节的管理,都是非常辛苦的,卖不到自己的理想价就觉得亏了似的。自此,只要有两个人出价一致,我们就立即成交,毕竟果子出手了心也安了。 我们的经历是现实版的《卖米》,但比卖米的损失还要大。行市行市,随行就市,卖了就是行市。我也奉劝看我文章的种大棚樱桃的朋友,不要和我们一样本着一口价,一根筋,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否则,对于樱桃这种价格高的水果,真的是输不起。 卖米读后感2 初读《卖米》,便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作者张培祥,北大人,是我同乡,也长我近十年,不曾谋面,素未相识,寒门贵女,可惜天妒英才,早早便遗憾离世,令人扼腕。 文章讲的`是一个生活不易的故事,出生贫寒之家的作者为了弄钱给父亲买药,陪母亲赶场卖米,与米贩子讨价还价,但最终无奈返家。全文并无过多华丽的词藻和曲折的情节,相反,叙述朴素无华,却处处真情流露。我虽未有类似卖米的经历,家庭也不如作者那般清贫,但是文中一处小小的情节却像是在描述我以前的经历,小时候也曾被父亲早早叫醒,让我去给家里的八分水田放水,对话内容也基本与文章中相似,也曾陪着父亲挑着刚收获的稻子到镇上的粮站去交公粮,也就是所谓的农业税。那时候小,不懂事,感觉自家的生活已属不易,为何还要把辛辛苦苦种的粮食上交给公家。 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去过很多大城市,也看过很多农村,看到了不同地区的农村之间宛若鸿沟的差别,有号称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也有温饱尚未解决的大凉山腹地,云泥之别,令人惊叹。 所幸党和国家并没有遗忘,党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勾画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同时,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可以预见,农民的生活会怎样红火,很遗憾,张培祥并没有机会看到这个,如果她没走,《卖米》会不会有另外一个美

文档评论(0)

代写文稿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