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史——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ppt

中国服装史——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服装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 1. 组织教学 朗诵课训 课训内容:I am the best! 课训目的:学习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难;打起精神,大声诵读三遍,增强你的自信心—— I am the best ! I am the best ! I am the best ! 2. 美文时间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作者简介—— 陶渊明 (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是魏晋风流的一位代表。 美文解析—— 本诗 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只要“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尘俗喧嚣的干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这种心与境的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是不可落于言筌的。 3. 复习提问 问:汉代深衣的特点是什么? 答:汉代深衣的特点在于通身紧窄,长可曳地,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多有宽边,通常是交领且领口很低,露出内衣。 例如:“三重衣”。 (右图为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穿深衣的彩绘木俑) 4. 本章内容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背景; 理解该时期社会政治、文化对服饰变化的影响; 明确南北朝时期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的裤褶、裲裆的基本形制,并理解它们对中原服饰的影响; 概括汉族男女服制状况,并能描述其特征; 5 . 本章内容讲述提纲 1.魏晋南北朝社会背景概述—— 1.战 争; 2.战争创伤在文学作品中的印证; 3.乱世中的文人; 4.关于玄学; 5.南北朝的民族融和与文化; 2.魏晋南北朝服制概况; 3.服制细分—— 1.北族服饰; 2.男子服饰; 3.玄者贤士的服饰; 4.女子服饰; 5.女性发型、配饰及妆容; 5-1. 魏晋南北朝社会背景概述 魏晋南北朝(220-581年)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大变化时期,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激烈动荡之中; 不到400年的时间里,战争连绵,政权更替频繁,各族人民四处迁徙;经济未有大的提升,但整个社会呈现出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们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一人前后属于两个朝代甚至三个朝代的情况很多见。敏感的文人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到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和祸福的无偿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 社会的变迁带来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魏晋时期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的理论形态就是玄学。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于东汉开始流行,到该历史阶段有了很大的发展)影响了玄学并与之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思辨的哲学,对宇宙、人生和人的思维都进行了纯哲学的思考,突破了两汉儒家思想数百年的统治,是对秦汉时期的名、法、道家等思想重新探究的结果; 佛教所倡导的“空”与魏晋玄学的“无”相结合,影响了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 反映在服装装饰的图案纹样上,突破了过去的神兽云气、枝蔓缠绕的传统风格,出现了大量新题材—— 具有西域特色的装饰纹样,如连珠纹/葡萄纹、卷草文以及佛教装饰象征的莲花纹、忍冬纹;在服装装饰上反映出清秀、空疏的艺术特点。 5-1-A. 战 争 如果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称作乱世,也许并不过分。汉末的战乱,三国的纷争,西晋统一不久发生的“八王之乱”,西晋的灭亡与晋室的东迁,接下来北方十六国的混战,南方东晋王敦、桓玄等人的作乱,北方北齐、北魏、北周等朝代的一次次更迭带来的斗争,南方宋、齐、梁、陈几个朝代的更迭带来的争斗,以及梁末的侯景之乱,再加之东晋、南朝的北伐,北朝的南攻,在三百多年里,几乎没有多少安宁的时候。 战乱和分裂,成为这个时期的特征。 战争使很多人丧生,伴随着战乱而来的饥馑、瘟疫以及人口的大规模迁徙,不知又夺走了多少人的生命。 在这种动荡中,人们对生命有了另一种理解,对生活也有了新的态度;这种意识形态的外化就体现在这个时期的服装上。 5-1-B. 战争创伤在文学作品中的印证 曹操的《蒿里行》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千里无鸡鸣”说出人烟的荒凉,“生民百遗一”说出人口的锐减; 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四说:“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写到整个村庄的灭绝。 5-1-C. 乱世中的文人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一种典型的乱世文学,带有一种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7906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