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名著选读之兵家.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孙武,即孙子,字长卿,春秋晚期的著名军事 家。是齐国田完后裔,赐姓孙。吴王阉闾为振兴国力 招募贤才时,孙武从齐国带着兵法来到吴国,受闽阊 重用,任命为将。他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总结了 春秋时期各国战争的丰富经验,概括了战略战术的一 般规律,现存十三篇,所以也称《孙子十三篇》。篇 目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 军事》《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 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兵书。 走近作者 ? “谋”是计谋,“攻”是攻击。孙子把这两个 字合在一起创“谋攻”一词,用以阐述他对军事学上 的卓见。只知兵攻,决胜于锋刃之下,纵能完全歼灭 敌人,也绝不能保证我军无一伤亡,俗语云:“杀贼 一千,自损八百。”就是警告我们,战争不论胜败, 双方都会伤亡很大。因此,曹操注曰:“欲攻敌必先 谋。”刘邦也曾对项羽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孙子继《作战篇》后,提出“谋攻”问题,做系统 的发挥,意义极为重大。“谋攻”用今语译出,就是 论谋攻当以全策取胜。 文题阐释 谋攻 翻译 孙子说:大凡指导战争的法则,(使)敌国全部降服 是上策,击破敌国就差一些;(使)敌人全军全部降 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军就差一些;(使)敌人全 旅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旅就差一些;(使) 敌人一连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连就差一些; (使)敌人一个班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班 就差一些。因此百战百胜,并不算高明中(最)高明 的;不战而使敌人降服的,(才算)高明中(最)高 明的。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打破(敌方的)计谋,其 次是挫败(敌方的)外交,再次是击败(敌方的)武 装力量,下策才是攻城。攻城的办法是不得已的。制 造了望敌军的高车和(攻城用的)战车,准备(攻城 用的)器械,三个多月才能完成;构筑攻城用的土山 ,又要三个多月才能完工。将官忍不住自己的愤怒而 命令士兵象蚂蚁那样去爬敌人的城墙,士兵(被)杀 伤三分之一而城还攻不下来,这是攻城的灾害呀。 所以善于指挥打仗的人,使敌人降服而 不用硬打,夺取敌人的城堡而不强攻, 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必长期作战。一定 (要)以全胜的策略争胜于天下,因而 军队不受损失而胜利可以完全取得。这 就是谋划进攻的法则。 所以用兵的法则, 有十倍 (于敌人的兵力)就 包围他们, 有五倍 (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 们, 有一倍 (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他们, 同敌人兵力相等,就要能设法战胜他们,(比敌 人兵力)少就要能摆脱他们,(实力)不如 (敌人)就要避免同敌人作战。所以弱小的军 队(如果)集中兵力,即使强大敌军也可擒获。 将帅是国君的助手。辅佐得周到国家就一定强盛,辅 佐的不周到国家就一定衰弱。 所以国君妨害军队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军队不可以让 它前进却硬要让它前进,不了解军队不可以让它后退 却硬要让它后退,这叫做束缚了军队(的手脚);不懂 得军队内部事务而干预军事行政,就会使将士迷惑; 不懂得指挥军队的权谋而干预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 士怀疑。全军既迷惑又怀疑,诸侯乘隙进攻的灾难就 临头了。这就叫扰乱军心,而导致(敌人的)胜利。 所以,能预见胜利的情况有五种:懂得(在什么情 况下)可以打和(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打的会胜利; 懂得兵多兵少的不同战法的会胜利;官兵同心同德的 会胜利;用自己的有准备来对待敌人的无准备的会胜 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君主不加干涉的会胜利。这五 条,是预见胜利的方法。 所以说:了解敌人(并且)了解自己,百次作战都不 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胜负各半;不了 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每次战斗都必然失败。 不战而屈人之兵 谋 攻 上兵伐谋 君帅和谐 知己知彼 整体感知 重难点探究 本篇主要论述了战争中的哪几个要点 ? 说说你的理解。 要点: (2) 国君与将帅的关系要摆正。 (3)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 上兵伐谋的思想。 (1) 孙子在本篇中提出的上兵伐谋的思想,可 以说是军事战略学中的大智慧、大谋略。作为一般的军 事将领,几乎共同地认定了一个道理:即将军的功勋应 该在战场上建立,将军的丰碑只能在尸骨上树起。其实 ,这是一个十分偏颇的观点。一个统兵的将帅如果只会 从军事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善于从政治的、谋略的角 度三思考问题的话,他只能称得上是一个纠纠武夫,而 不是一个能驾驭战争之舟的英明统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hon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