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中历史 高考能力提速 中国传统文化 2.5 古代的礼俗.docVIP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中历史 高考能力提速 中国传统文化 2.5 古代的礼俗.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4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中历史 高考能力提速 中国传统文化 2.5 古代的礼俗 一、立意 “礼俗”即礼仪习俗。时代、地域、民族不同,礼俗也就有异。我国以礼仪之邦而闻名于世,但由于历史久、地域广、民族多,要想系统地了解我国有关礼俗的全貌,自然不是易事。就夏商来说,尽管孔子说过“周鉴于二代”,“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但由于缺乏夏商二代的有关史料,对其礼俗的具体情况也是很难搞清楚的。至于周代的礼俗,文献记载还是比较丰富的,其基本内容,《礼记·王制》有“六礼”之说,其具体所指,即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等。《礼记·昏义》也说:“夫礼,始子冠,本于婚,重于祭丧,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当然,作为礼俗的内容,衣、食、住、行也是应该包括在内的。这里,我们仅从文献阅读的角度,就饮食、衣饰,房屋,车船、婚姻、丧葬、祭祀、礼节等几个方面,重点叙述周秦两汉时期中原地区的礼俗情况,以此可窥见我国古代礼仪风俗之大概。 二、知识整合 1.饮 食 1)起源及演变 “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当是第一位的东西.我国古代有百谷、九谷、八谷、六谷、五谷之称。这些所谓的“谷”,就是我们祖先在进入农业时代以后的主要食物。其中“五谷”之说,一直为后世所沿用,其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但不外乎黍,稷.菽、麦、稻之类的粮食作物。 孔子曾说:“食不厌精”,这“精”即指纯净的上等米,富人所食,而穷人则常常吃糟糠。糟即酒滓,糠即谷皮。《韩非子·五蠹》:“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粱指粟类中的优良品种,此处为引伸义,即精细之粮。在古代称精米的词还有粲,称粗米的则有糙、粝(lì)等。 古时的副食有肉有莱。肉的来源不外家养的禽畜及渔猎之物。古人食肉,多用鼎镬(huò)。镬是一种大锅。鼎多用青铜制成,盛行于殷周,一般为圆形,三足两耳,也有四足的育鼎。贵族每餐有好几种肉食,分几个鼎来煮,叫做“列鼎而食”。按贵族的等级,列鼎有三鼎,五鼎,七鼎、九鼎之分。贵族进餐还要鸣钟奏乐,故形容贵族生活又叫“钟鸣鼎食”。百人食肉,先用匕从鼎内将热肉取出,然后放在俎上用刀割着吃.俎是祭祀、设宴时置肉的礼器,有青铜制的,也有木质漆器。 古代下饭用的一种汤叫“羹”,由米、肉、菜混煮而成。最初之羹,仅是一种纯肉汁。肉汁加菜,叫作“芼 (mào)羹”。先秦作羹,多加米屑,孔子厄于陈,蔡而绝粮,所煮之羹竟是“藜(一种野莱)而不掺”。按周礼规定,各阶层的人都食有赏式,不能越礼,而唯独“羹”食自诸侯以至于庶人,无等。” 我国古时的主要饮料是酒和茶。酒的发明时间已很久远,相传夏代“仪狄始作酒醪”,至商代,饮酒已成风气。“鬯(chàng)酒”是商周时的高级材料,是以郁金香(鬯)与黑黍酿造成的。《礼记·表记》:“粢(zī)盛鬯,以事上帝。”粢盛是一种祭品,即盛在祭器内的黍稷(jù)即黑黍。“醴”(lǐ)是用蘖(nie,即麦芽)制做的甜酒,为普通饮料。商周的酒器有爵、角、斝(jiǎ)、盉(hé)、觥(gōng)、尊、彝(yí)、卣(yǒu)、觚(gú)、觯(zhì)等,这些酒器有陶制的,也有青铜制的。 茶作为饮料用当在战国之后,《孟子·告子上》云:“冬则饮汤,夏日则饮水”。这汤大概就是白开水或用谷物、蔬菜加水煮成的液汁。茶的古字是“荼”,起初仅作药用,而饮茶的习惯在三国时期开始形成。至晋代,杜育写有咏茶的《香茗赋》,同时,茶已作为一种社交活动中的美味饮料。到了唐代,饮茶之风已盛,陆羽著《茶经》,始将“荼”字减去一画而作“茶”。 2)传统饮食习俗 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但在不同阶层中,食物的配置比例不尽相同。因此古代有称在位者为‘肉食者’。 (1)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吕氏春秋.本味》。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的精致而闻名于世。史书记载,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厨师,一个瓜能变出十种式样,一个菜能做出几十种味道,烹调技术的高潮,令人惊叹。 (2)饮食观念比较注重“味”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 (3)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这种聚食古俗,一直至后世。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是中国重视学院亲属关系和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