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二首赏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PAGE 1 - 作 品:李白诗二首赏析教学设计 作 者:李俏枝 学 科:语文 职 称:中学一级 单 位:湖北省襄阳市24中 手 机邮 编:441002 李白诗二首赏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 2、引导学生鉴赏诗歌中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准确解读诗句、文辞的思路及方法 教学难点: 诗歌中艺术手法的品析、赏鉴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点拨、学生合作探究、质疑问难、拓展提升 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任务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南陵别儿童入京》的赏析 教学步骤 一、学生初读全诗,感知大意 方法引领:1、读诗题 (设疑)师问:从题目中可获知哪些信息? 明确:抓住关键词“别”和“入京”可知诗题的含义是“在南陵辞别妻儿到长安” 问2:看到这个题目后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 ①诗人为什么要“入京”,什么时候“入京”? ②诗歌会写与家人告别的情景吗? ③诗人“入京”时的心情如何? …… 2、带着上述疑问读诗歌正文。 二、细读全诗,讨论解疑 1、首先解读心中疑问 提示: ①从教材(读本3)的“阅读建议”中可知诗人此次“入京”是奉皇帝诏书之旨。 ②“入京”时间:可从诗文1-2句获知是“秋熟”时节。 ③关于辞别情景:可从诗文3-6句得悉。 ④“入京”心情:此问是重点、也是难点。 师点拨:诗文并未直接写自己心情,但我们可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法品读出来。 2、细读诗文3-6和7-12句两个层次的内容,思考诗人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的。 ①3-4句写家人“烹鸡酌酒”“儿女嬉笑”,5-6句写自己“开怀痛饮”“高歌起舞”这一喜气洋洋的辞别场景,表现自己喜悦、兴奋之情。 ②7-12句是抒写自己内心世界的。 启发提问:诗人在自己42岁接到皇帝诏书之后,内心应是不平静的,是有波澜的,你能读出来吗? 学生品味7-12句,讨论 难点点拨:第7句中有“苦不早”,该如何理解“苦”字? 明确:这里的“苦”是“恨”之意,但此时诗人心中更多的不是“怨恨”而是通过字面的“恨”诏书来的太迟反衬当时喜悦之情。所以才有第8句的“著鞭跨马”,进而表现自己入京急切的心情。 9-10句以朱买臣自比,以愚妇喻轻视自己的世俗之人,表现自己终获皇上赏识的得意之情。 11-12句用“仰天大笑”描写得意神态,以“岂是蓬蒿人”表现自己自信自负的心理。 小结:由以上诗句内容,可见诗人在得到“万乘”诏书终获“入京”之机时的心情是兴奋、急切、得意、自负的,一个踌躇满志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三、品读全诗,赏析艺术手法 启发提问:1、全诗虽未直接写自己高兴的心情,但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欢快喜悦的气氛,这种气氛是怎样表现的? 明确:场景描写,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这是一种直陈其事的“赋”体写法。 启发点拨:1、诗人在后半部分抒写自己内心活动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巧妙自然地展现了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这是跌宕手法。 点拨2、诗文9-10句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效果? 明确:此处运用“比”“兴”或“用典”,抒发感情含蓄、饱满。 小结:诗人匠心独运,在抒发感情时,不是一条大道通到底,而是由表及里,有曲折,有起伏,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犹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酝蓄得更为强烈,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感情表现既真挚又鲜明。 第 二 课 时 教学任务: 学生自主赏析《上李邕》 教学步骤: 导入 上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李白满怀高兴、得意之情抒写的《南陵别儿童入京》,这节课请大家用所学方法自主赏析他的另一首诗《上李邕》。 流程安排: 自主赏析(牛刀小试) 1、读题设疑 ①李邕是谁?②为什么要“上李邕” 此步目的:引导学生借助教材中提供的资料来把握诗文大意。 2、初读全诗,了解大意 3、细读全诗、理解诗句内容。 ①1-4句描写大鹏形象:有风时,“扶摇直上”,喻自己的远大抱负;无风时,“簸却沧溟水”表现自己即使仕途不顺(被赐金放还)也不颓废,仍保持自信、乐观。 ②5-6句,写自己的人生态度及世俗之人对自己的态度。“恒殊调”充分表现自己的自信,“冷笑”写轻视自己的凡夫俗子对自己的态度。 7-8句,“后生可畏”“未可轻年少”表明自己的志向和希望得到别人理解的愿望。 4、品读全诗,鉴赏艺术手法。 ①比兴(1-4句)②用典(7-8句) 比较鉴赏 拓展提升 1、比较两诗在抒发的感情和诗歌的格调上有什么异同? 同:都是充满希望、自信、乐观。 异:前者轻快喜悦,后者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