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全集)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诊断、病因及治疗策略.pdf

(译文全集)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诊断、病因及治疗策略.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用标准 (译文全集)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MMN):诊断、病因及治疗 策略 摘要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MMN)是一种罕见的炎性神 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慢性进展的非对称性远端肢体无力,无 感觉神经受累。 MMN的临床表现类似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LS)、其它类型的运动神经元病以及非对称起病的慢性炎 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CIDP)。因上述疾病的预后及治 疗各不相同,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MMN特征性的电生理学检 查是神经传导阻滞,而无感觉神经异常(但实难检测) 。大 部分患者对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有效,但长期的维持治疗 不能阻止慢性进展的轴索变性。 而且,环磷酰胺虽治疗有效, 但却有潜在的副作用, 而其它免疫抑制剂 (包括利妥昔单抗) 的疗效尚有待证实。 MMN的基础病理学机制尚不清楚,神经 节苷脂 GM1的 IgM 抗体可能引起郎飞节及节周结构病变,从 而致使神经传导受累。进一步阐明 MMN的发病机制最终可能 会改进治疗方法。本文探讨了 MMN的诊断标准,对于 MMN病 因的新认识,以及现有的治疗,并展望了新的治疗方法。 前言: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MMN)做为一种罕见病,首次报 道于 1985 年,患病率为 0.6/100 000 ,是一种缓慢进展的 非对称性以远端肢体无力为主的纯运动性神经病。传导阻滞 是 MMN与运动神经元病的主要鉴别点。 1988 年有研究报道 文档 实用标准 MMN与血浆抗神经节苷脂 GM1抗体 IgM 的高水平相关,免疫 抑制剂环磷酰胺治疗效果明显。继开创性的研究之后,更大 规模的病例研究进一步阐释了 MMN的临床和电生理特征。 MMN的首选治疗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临床试验也 证实了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而且,早期使用免疫球蛋 白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轴索损害。基于此,相对于临床表现 相似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LS)而言, MMN是一种可治性疾 病,且相对预后良好。然而,免疫球蛋白对 MMN的疗效可能 在数年后有所减退;即使增加剂量,很多患者神经功能缺失 仍会继续加重。因此,必须有替代治疗,以避免永久性无力 的发生。尽管我们已经通过临床、免疫及电生理研究对 MMN 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其潜在的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 MMN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诊断标 准,并总结了已知的 MMN病理生理学知识,现有治疗方法的 有效性及难治性病例的治疗方法。最后我们强调了 MMN潜在 的创新性治疗方法。 临床特征人口学信息 MMN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患病比例 大概是 2.7:1 。大约 80%的患者在 50 岁前起病,平均发病年 龄是 40 岁(年龄范围为 20-70 岁)。男性发病年龄( 38 岁) 较女性早( 45 岁)。不同于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 病( CIDP),MMN未见有报道发病超过 70

文档评论(0)

zhaojf9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