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放水设计1(样板).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3 - 探 放 水 设 计 编 制:王石卫 织金县鑫安煤业有限公司 二0一二年三月 目 录 第一章 矿井概况 3 一、地理概况3 二、地质构造4 3、水文地质情况7 第二章 探放水设计9 一、防治水煤(岩)柱的留设要求9 二、探放水规定要求15 三、探水钻孔的布置16 四、探水设备选型20 第三章 探放水安全措施20 一、探放水准备工作20 二、探放水原则21 三、探放水安全措施22 四、防水设施27 五、探放水期间矿成立探放水领导小组29 六、避灾路线图30 措 施 会 审 参加会审人员: 职 务 意 见 姓 名 时 间 会审内容: 探 放 水 设 计 水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煤矿在生产中经常受到地表水、地下水和老窑水的威胁,要消除水害隐患,必须进行探放水设计编制相应的探放水措施进行探放水,并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长探短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为确保安全掘进和探放水,特编制此设计: 第一章 矿井概况 一、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织金县后寨乡精选煤矿位于织金县城西北部,相距县城平距22Km左右,行政区划隶属织金县八步镇所辖。有公路直接通过矿区(织金至毕节公路),交通比较方便。 2、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 (1)地形地貌 矿区地势为中低山地貌,南西部较高,北东部较低,海拔标高1556.9 —1405m,相对高差161.9m。矿区总体上属中低山地貌,矿区内主要为煤系地层,煤系地层形成较平缓的斜坡,植被较发育。 (2)气候条件 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4—16℃,最高38.9℃,最低-5.6℃;年降雨量1300mm左右;6—8月为雨季,12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旱、冰雹、夏旱、夏旱暴雨等。 3、矿区地表水 矿区内无大的河流,但冲沟较发育,且多呈树技状分布,切割较深,沟水流量变化较大,雨季常发生山洪,枯季流量小至干涸,动态变化显著。织金县矿产精选煤加工厂煤矿地处乌江上游的三岔河流域游,地表水汇成溪沟后流入矿区南西侧龙潭洞形成暗河,区内为第四系、煤系地层,岩性多为粘土岩、粉砂粘土岩,泥砂岩,有一定的隔水性,大气降水不易渗入地下,地表水系不发育,矿区地表水大多为“v”型 冲沟水。冲沟流程短,流量受季节性控制明显,大多在雨季时增大,旱季时减小甚至干涸。一般小于20s。 二、地质构造 区域上出露地层从老到新主要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第四系,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及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发育较全。地层之间主要为整合、假整合接触,地层出露厚度累计大于5500m。矿区以二叠、三叠系地层分布最广,见区域地质简表-1。 1、区域构造 该区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三塘向斜南东翼。区内褶皱不发育、断裂构造较发育,构造较简单,为单斜构造。地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15—30度,一般倾角17-28度。 二叠系为一套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三叠系为一套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 地层系统 地层 代号 厚度(m) 岩 性 系 统 组 第四系 Q 0—15 以堆积、残积物为主 三叠系 下统 夜郎组 T1y >150 主要由一套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组成 二叠系 上统 大隆组 P3d 8 硅质岩夹粘土岩 长兴组 P3c 22—32 灰岩夹碎屑岩 龙潭组 P3l 280—330 粘土岩、细砂岩夹硅质岩、菱铁质粉砂岩、煤等组成 峨眉山玄武岩组 P3β 40—60 灰绿、灰紫色拉斑玄武岩夹中至厚层状凝灰岩。 中统 茅口组 P2m >200 厚层至块状生物屑灰岩 区域地层简表 表-1 2、矿区地层 在矿区内出露的地层自上而下有第四系(Q)、三叠系夜郎组(T1y)、上二叠统大隆组(P3d)、长兴组(P3c)、龙潭组(P3l)、茅口组(P2m)等,其中峨眉山玄武岩组、在工作区未出露,现从新至老描述如下: (1)第四系(Q) 主要分布于矿区地势较低的山麓较平坦及冲沟地带。为残坡积粘土、亚粘土、含砾亚粘土及人工填土等,零星分布于区内缓坡地带,不整合覆盖于各时代地层之上。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为0—15m左右。 (2)夜郎组(T1y) 由钙质砂岩、粘土岩、灰岩、泥灰岩组成,据岩类组合特征区域上分为三段, 第二段(T1y2):灰色灰岩、泥灰岩夹粉砂岩、钙质泥岩,厚度大于100m。 第一段(T1y1):灰色、灰绿色、紫灰色,以钙质粉砂岩、钙质泥岩为主,底部夹深灰色硅质条带,下部夹细砂岩,向上钙质渐增,而粒度由粗变细,且夹薄层泥灰岩,水平层理发育。厚66—88m左右。与下伏大隆组呈整合接触。 (3)大隆组(P3d) 岩性为硅质岩,夹蒙脱石粘土

文档评论(0)

ouyan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