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 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 ? 一 、认知发展与教育 ?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 育 1. 研究轨迹 ? 皮亚杰于 1918 年在纳沙特尔大学获得自 然博士学位。对生物学、哲学和逻辑学 有兴趣。在研究了生物学和认识论后, 发现在认识论和生物学之间有一条可以 连接起来的纽带 —— 心理学。 研究轨迹 ? 1920 年在比纳实验室从事儿童推理标准 化工作,对儿童标准答案背后的认知 (思维)过程更有兴趣:儿童的认识是 怎样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在思考问 题的时候,心里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研究轨迹 ? 皮亚杰从建立发生认识论--关于科学 知识发生发展的科学--的目标出发, 将认识论的传统问题移植到儿童心理学 中来,着手通过实验加以解决。 研究轨迹 ? 1955 年他建立了著名的“发生认识论国 际中心”,这个机构集合了各国的心理 学家、生物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 控制论学者,共同研究发生认识论。 2. 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 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适应的形成 在生物学上是同化和顺应的平衡, 在心理学上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 用的平衡状态。同化和顺应是同一 基本适应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 智慧运算是以整体建构方式实现的 ? 儿童的智慧不是单纯的来自客体,也不 是单纯的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 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 果。 ? 智慧发展阶段可解释为整个心理发展的 阶段,因为心理机能的发展决定于智慧。 3. 智 慧 发 展 的 阶 段 ? 心理发展可以区分为不同水平的连续阶 段,阶段之间具有质的差异 ? 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 段 ? 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式,而是有一定 程度的交叉重叠 ? 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智慧程度和社会环 境影响而略有差异,但先后次序不变 ? 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 ? 前运算阶段( 2~7 岁) ? 具体运算阶段( 7 ~ 11 、 12 岁) ? 形式运算阶段( 11 、 12~ ) 智 慧 发 展 的 阶 段 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 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 ( Object permanent ),末期出现智慧 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 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 时空观念。 客体永久性 ? 当客体在视野中消失时,仍知道该客体 的存在 前运算阶段 主要特点: 出现了符号、表象和 直觉思维 。 两个小阶段: ? 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 2~4 岁) ? 直觉思维阶段( 4~7 岁) 主要智慧特点 ? 自我中心 ( egocentrism ) ? 不可逆性 ? 直觉性 ? 泛灵论 (Animism) ? 自我中心言语 实验者从 A 、 B 、 C 、 D 四个 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 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 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 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 片。 自我中心 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 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 有不同的观点。 例:三山实验 C D B A 自我中心 ? 意味着对认识世界的相对性和协调观点 缺乏理解 ? 不自觉地将自我的品质和看法强加于事 物和他人的立场 不可逆性 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 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 直觉性 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往 往只注意到事物的某种显著特征,而看不 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 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注变 化的过程。 泛灵论 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 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 原因: 自我投射 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理的现 象 自我中心言语 受自我中心思维影响,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观 点出发来说话。 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种表现形式): 重复: 感受说话的愉悦。 独白: 帮助自己进行思维,伴随或强化儿童 的思维、动作。 集体独白: 一个孩子的说话似乎刺激了另一 个孩子的言语,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各说各的,互 不相干。 具体运算阶段 ? 获得了 守恒性 ? 群集结构 的形成 运算 ? 观念上的一系列操作 ? 守恒性 ? 可逆性 ? 系统性 守恒 ? 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 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 性质)并未改变。 基本原理: 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 ( Ⅰ ) 向儿童呈现 ( Ⅱ ) A A B B 问儿童: 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 B 行多(不守恒)” “一样多(守恒)” 数目守恒( 6~7 岁) 基本原理: 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