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eAAA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教学目标: 理解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原理,并能举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树立实践意识,积极投身实践活动。 重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难点: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练习 思考:1、现代的读书人与过去的读书人比较,所学的功课多,这是为什么? 2、点子大王有很多“点子”,这些“点子”从何而来,为何而去? 说明: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这两个事例说明什么? 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 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 说明: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可见,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里固有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 问: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王阳明“格”竹子 有一天,王阳明在家里和一个朋友热烈讨论如何悟彻天下万物的道理,做成圣贤。王阳明指着屋前亭子旁边的竹子,叫他的朋友去面对竹子思索。 他的朋友就早晚坐在竹子前面,想彻悟其中的道理。由于经历虚耗过多,到了第三天,就病倒了。王阳明还不死心,自己也坐在竹子前面,但是始终悟不出什么道理,到了第七天,他也病倒了。 于是,他们两人都感叹圣贤确实难以做到,他们也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去悟彻天下万物的道理。 思 考3: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一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说明: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三提”) 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思考 4: 射电望远镜使人们可以观察到100亿光年之遥的天体; 人造资源卫星帮助人们弄清地球的资源分布; 高速运算的电子计算机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快更准; 国际互联网的建成极大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上述事例说明什么? 说明: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结论(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毛泽东的这话说明什么?有什么现实的指导意义? 结论(三):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认识的根本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思考5:课本P114页“打捞石兽”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结论(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 唯一标准 明确: 第一、“检验认识”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主观认识和认识对象都不能充当标准。 第三,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正确认识的特点和实践的特性决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综上所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课堂小结: 目标 认识来源于实践,正确的认识是与实际相符合的认识。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也只有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客观事物才成为人们的认识对象,人们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所以,认识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这种实践与被改造的对象本身并不等同。实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正确的认识与客观事物相符合,而不是与实际相符合。 认识是否正确,需要实践去检验。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③实践出真知 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③ D、 ① ③ ④ C 巩固练习 2、“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

文档评论(0)

优美的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