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顾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作文语言现状及对策.pdf

陈玉顾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作文语言现状及对策.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作文语言现状及对策 陈玉顾 一段时期以来,我对我区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 并依据有关材料作了认真分析,觉得农村学校的作文教学状况确实令 人忧虑,尤其是农村孩子的语言表达方面和城里孩子相比,问题较大。 各种语言问题层出不穷,已直接影响他们思想内容和感情的传达。笔 者以为,当前的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已是 当务之急。 二、种种现状。 现状一:错别字多,病句多。“严(炎)热”、“印(映)象”、“既 (即)使”、浮(躁)燥、“委屈(曲)求全”、“迫不急(及)待”、“人 情事(世)故”、“家里的一切对于爸爸妈妈都非常熟悉。”、 “在考 试之前,我们要事先做好各种必要的准备。”、“通过老师的教育,使 我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俯拾即是,不 胜枚举。 现状二:用语不准确,不得体。简单至量词,通篇文章往往只 用“个”和“只”这两个量词,使用时根本不考虑搭配是否正确,更 谈不上巧妙使用或叠用可能产生的效果。在一次语文综合性活动中, 笔者请学生给横穿马路的行人几句话。竟然有四分之一的学生采用了 这样的措辞:“我奉劝你们”、“否则小命不保”、“撞死活该”。 现状三:语言苍白贫乏。“急死了”“烦死了”“痛死了”“笑死 了”……这样单一枯燥的口语充斥着作文。相当比例的文章平淡无味, 只是枯燥地叙述一件或若干件事,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下面这段话 摘自初二学生的作文:“星期天,我起床后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坐 在桌子前做作业。作业真是多,数学和物理各有两张试卷,要抄写几 页英语单词,语文还有每周一练。我头都昏了,真是没劲死了。…… 五点多,爸爸下班回来了。”接受了近八年学校语文教育的学生就写 这样干瘪无味的流水帐。 现状四:用语多空话、套话,缺少个性化的语言。大家在文章中 争相使用着 “晕”“郁闷”“呵呵”“倒”等词汇。“痛,并快乐着”、 “将……进行到底”、“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呼吁……”等语言在 作文中泛滥。 三、原因分析 学生方面: 一、阅读量少 对作文而言,阅读是“源”,作文是“流”。没有“源”哪有“流” 呢?阅读不但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而且大量的阅读积累还会在内 容、构思、语言方面,对写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句名言“熟读 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歌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是,我们的 学生呢,据有关调查得知:①我国广大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足, 特别是农村学生更谈不上有多少阅读时间和数量(多数学生的父母在 外打工,留守的孩子们靠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其他亲人照看。 这些留守儿童,一来那些代理家长不懂得该给他们买什么样的课外书, 二来有的还根本买不起,即使买了也没有时间看)。②多数中学生阅 读中外名著的数量很少,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竟然根本没有读过“一 本”名著。 “源”的问题没有解决,哪来的 “流”呢?贫乏是语文学习的 致命伤。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十几年时间里,很少阅读,或者是读了, 却没有读精品,语言词汇就贫乏,思想、情感更贫乏。一个各方面都 贫乏的人,对写作自然没有兴趣,自然 “没有写的”。有些即便在老 师要求下读了几本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有脑中几乎没有留下痕 迹。 所以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大量的阅读,而且要读精品,要边读 边思考,要有丰厚的积累。  二、不良的语言习惯。 很多学生作文时对语言不加斟酌,惯用单音节词、“的”“了”等 虚词和变换为普通话的口语,句子往往只有主干而缺乏枝叶,不会使 用修辞,语言干巴无味。比如描写秋景,就是 “树叶掉下来了”,而 不善从“飘落、飘飞、翻飞、凋零、漫天飞舞”等多种表达中作选择。 三、急功近利的社会价值观。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发生着影响,做事贪快求速, 达到目的即可,不注重过程的体悟。举例来说,很多学生阅读名著时 只读《名著导读》、《文学史纲》等一些介绍性书籍。对名著的阅读只 求大概了解作者和书中的人物,记忆些对人物和作品的评价。考试时 照搬些程式化条条杠杠,写作时 “引经据典”增添一下 “文采”,提 升些行文的 “思考层次”。如此 “高效率”地读名著,怎能真正培养 和提高语言能力呢?语言必须经过接收、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