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任方圆范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善若水任方圆范文 上善若水任方圆 世上最柔最软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正是它的无棱无角、随遇而安造就了大海博大的胸怀。上善若水任方圆,无论世界怎样动荡,也不能改变水的安之若素的心境,也无法改变水无争无欲,不染一丝尘埃的秉性。 范仲淹曾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使被贬巴陵,他不因此而暗自神伤;尽管怀才不遇,他亦不曾因此而沮丧。在雄伟的岳阳楼上,在浩荡的长江前,他俯瞰千山万水,遥望洞庭湖上不断变化的景观,脸上却不悲不喜,平静而淡然。他没有像文人骚客那样因离乡背井而悲伤,因游玩山水而喜悦。人生无常,需要一颗平常心去应对。闲听庭前花开花落,坐看天上云卷云舒。怀着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人生的无常,就如同把水在装容器中。任凭容器是方是圆,水都不会因此改变它原来沉静、安定的姿态。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水在大自然中循环,由冰融化成了水,由水蒸发成了水汽,再由云朵变作大雨重回大地。水似乎每时每刻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大自然中,存在于我们身边。可无论是以怎样的状态,无论过去多少年,它始终不增不减,是那至纯至净的水。难道我们不也该一样吗?时间在流逝,世界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而我们都在逐渐地成长,开始适应新的环境,开始接触现实的生活。世界太大,而我们却太渺小。我无法改变世界,能做到的只是让自己不被世界改变,就像水一样,宁静而安然。 有人说,环境改变命运。但命运真的是取决于环境吗?千年之前, 在一片腐败污浊的官场之中,陶渊明可以毅然地选择归隐田园;在市井山村之间,汉高祖刘邦可以知人善任成就一番丰功伟业;一枝荷花尚可以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为什么人却做不到呢?我们可以从看到社会的腐败;我们可以看到灯红酒绿的都市里一群争名夺利的人 __脸庞;我们可以看到身边种种的不公平,就如同那或方或圆的杯子将水围困在其中。可是,水无法选择它的杯子,杯子亦无法改变水的清澈。真正影响人的并非环境,而是心的犹豫。如果你保持一份平静淡然的心境;如果你坚持自己的想法;如果你做好你自己,那么,这世界至少会因为你的选择稍稍改变一些。 上善若水,恬静安然。而那一句“任方圆”显露出的是多么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啊!水平静,却不停滞,水柔弱,却也坚强,它包容万物,孕育众生,却依然淡泊从容,没有张扬,没有炫耀。 做个像水一般的人吧,别再为难测的未来担心,别再为曲折的道路彷徨。黑夜再暗,你还是可以看到自己心中的光;坚持再苦,你依然可以尝到心底的甘甜。变的是世界,不变的是你手中紧握的信念。 做一个大“方”之家 老子说:大方无隅。最方正的人反而没有棱角。我想:一个人最能坚持自己的本性,却又与物无碍,甚至能化育万物,这应该是做人的化境。这种人,用水来比喻是最恰当的,水能随器皿的方圆而变化,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本性。 这让我想起顺时而变、御道而行的老庄。 相传,孔子曾向老子拜师问道,孔子回来后向学生感叹道:“其犹龙也!”龙能大能小,能见能隐,不像走兽可以用网捕,不像游鱼可以用丝线钓,不像飞禽可以用弓箭射。总之一句话,龙非池中之物。读过《道德经》的都知道,老子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也就是顺应事物的规律行事,不妄为。试想,一个能研究、把握、顺应事物内在规律的人,世间事有多少能难倒他?这样的人在为人处世时又怎会失却分寸而至于缧绁呢?所以,老子凭借短短五千言《道德经》,却自成体系,成为道家的开山鼻祖。 《庄子·山木》中有个《材与不材》的故事,庄子的弟子见大树以不材终其天年,而雁却以不材遭宰杀,于是就问庄子“将何处”,庄子笑着回答道:“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意思是他将顺时而变,在材与不材之间自如转换。然而,这种转换需要审时度势,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所以庄子转而提出“乘道德而浮游”,主张顺应自然自由自在地游乐。在此,可见出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继承人的特点了,他和老子一样,思想的根基还在“道法自然”,在此基础上,把握规律,以顺和作为度量,自然能驾驭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左右。 老庄的哲学有其深刻的合理性。后世能练达地运用道家学说,坚持本心而又顺应自然的,当属苏轼和曾国藩。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是一名积极进取的儒士,在此之后,他更多体现为道家的通达。“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经过历练之后的东坡居士,一切风雨都可以等闲视之。所以,他才可以在一再被贬的遭际中,写出《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充满哲思的诗文;写出“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满蕴着生活热忱的诗句。 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文档评论(0)

183****07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22143242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