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的历史与文化简介.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腾冲历史与文化 这是一座由火山岩浆凝铸的土地,托载着由高黎贡山深情的臂膀拥抱着的极富底蕴、充满诱惑的城市。腾冲——中国大西南边陲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 腾冲位于滇西边陲,西部与缅甸毗邻,历史上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 腾冲又名“腾越”, 地处中国西南边陲, 有“极边第一城”、 “云南第一侨乡”、“文献名邦”、翡翠城之誉。 由于腾冲是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隘口,曾一度为滇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之一,使之成为了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作为云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腾冲的 “履历 ”至少可追溯到遥远的西汉时期 ,那时人们称之为 “滇越 ”。《史记》载:“昆明之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说的便是此地。东汉时, “哀牢归汉”,滇越则归新设之永昌郡; 在 2400 多年前的汉代,已有长江中游的商人到腾冲进行商易。商旅辟出了中国与 缅甸、印度之间的通道,形成了一条北起四川成都,南下云南大理、保山、经 腾冲出缅甸,达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阿富汗等国的陆上贸易通道 ——“蜀身毒道 ”,即西南丝绸古道。至南诏时有藤越国。按南诏行政区划,藤越国为南诏 属国,在永昌节度辖下。现在腾冲县地域内有 “汤浪 ”、“藤弯 ”、 “越礼城 ”、 “越赕 ”、 “申赕 ”、“腾冲 ”亦作 “藤冲 ”“藤充 ” 等初次出现于樊绰所著的《云南志》一书,均为并列地名。宋时,大理国设立腾冲府。大理国初期,沿袭南诏建制。 至太中国时,将永昌节度所辖地域分为两片,在怒江以东设立永昌府,在怒江 以西设立腾冲府,由其子孙高泰贤、高泰运分别治理。 “藤越国 ”至此不再存在。元时,有藤越州、腾越县、腾越府,甚至也曾被蔑称为 “软化府 ”。元宪宗三年,高泰运之后世高救内附于元朝。元朝在腾越大地上分别设立过藤越州、藤越县、 腾越府。元人把腾冲视作军事重地,惧大理国时 “腾冲府 ”一名中 “腾冲 ”二字力度太大,便蔑称之为 “软化府 ”。之为 “软化府 ”。此后各代相继在此设立司、州、道、厅、署、县等军政机构 ,民国末年 ,曾一度成为滇西大部地区的行政中心。 往事越千年。据《腾越州志》载 ,腾冲之为 “城 ”始于唐德宗时 ,当时为土城;至明代 “侍郎杨宁、侯琎统南征壮士一万五千 ,以都指挥使李升为首 ,取西山之石以筑石城 ”。工程历时三年 ,于公元 1448 年 (明正统十三年 )竣工 ,其规模为 “厚二丈八 ,高二丈五尺 ,周七里三分 ”,且置沾化、永安、靖边、藻润四门 ,城墉连雉、门楼高耸、石色苍苍、浑如铁铸。故筑成后的近五百年间 ,虽经受了数十次五级以上地震及不亚于地震次数的战乱 ,此城却依然岿立 ,并无太大破损 ,直至 20 世纪中叶 , 日寇燃起的战火才将这座古城夷为平地。 那是在 1942 年 5 月的时候,对于腾冲而言是一段黑色的日子。日本侵略军自 缅甸侵入我国,占领我腾冲城,四处烧杀掠夺,无恶不作,在现今滇西抗战历 史博物馆中依然清楚地记录着当年日本鬼子犯下的种种罪行。后来,腾冲人民 配合抗日军队坚持抗战达两年之久,迎来了 1944 年中国远征军的滇西反攻,于 同年 9 月 14 日光复腾冲,作为古城虽成了一片瓦砾场,但在反攻战役中,军民 用生命和鲜血共同谱写了彪炳史册的光辉篇章。在今天庄严肃穆的国殇墓园里 安息着的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数千座墓碑向后人昭示着民族精英抵御外辱的 浩然正气。腾冲国殇墓园、滇西抗战历史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每一处都 是他们英勇与光辉的见证。是他们,拯救了腾冲,拯救了这个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传统的西南明珠。 腾冲的历史源远流长,以上论及的可谓凤毛麟角。然而无疑的是所其内在价值与作用是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朵奇葩,激励并引导着后人前进的步伐。 说起腾冲的文化,我觉得 “书礼名邦 ”便是对其最好的修饰。腾冲人祟尚文化 ,素以 “知书达理 ”为荣 ,文化渊源极深而泽被极广 ,可谓书香氤氲 ,人才辈出之地。明有胡氏兄弟 “双进士 ”之佳话;清有寸开泰、尹艺等之诗文;到近代 ,更是 群星灿烂 ,张文光、李根源、李曰垓、张天放、张问德、艾思奇、寸树声 ?? 这一连串掷地有声的名字 ,无不让人肃然起敬。如今 ,举世闻名的和顺图书馆藏书更 ,稻田垅中还一步一步走出了位锄笔交耕的 “东方之子 ”段培东 ?? 同时,腾冲又是云南最大的侨乡。腾冲人很早就懂得了 “开放 ”的意义 ,早在明代便有人开始“走夷方 ”,到如今 ,全县至少有六万华侨、外籍华人分布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归侨、侨眷人数就更多了。 当然,腾冲的文化底蕴之深厚不仅仅表现在它曾培育过诸多对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知名人士,腾冲同时也是一个各种民间文化与优秀传统的昌盛之地。它既拥有着中国最大的农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又曾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c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