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版).pdfVIP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版).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初中七年级 ( 下册 )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Word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回答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周敦颐《爱莲说》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 ① 惟吾德馨 ________ ② 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 ③ 可爱者甚蕃 ________ ④ 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 无案牍之劳形。 (3 )简要分析(乙)文菊、牡丹、莲的象征手法以及衬托手法。 (4 )(甲)文与(乙)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案】 (1)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劳:使 ……劳累;蕃:多;涟: 水波。 (2 )① 可以远处观看,不可以靠近赏玩。 ② 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3 )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莲的 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荣华富贵。 (4 )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解析】 【分析】( 1)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馨 ”,能散布很远的香 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劳 ”,使 ……劳累; “涟 ”,水波。 (2 )重点字词: “亵 ”亲近而不庄重; “案牍 ”,官府公文。 (3 )结合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分析得 出: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结合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赏析:以菊花正面衬托,突出莲的脱俗 高雅。用牡丹从反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荣华富贵。 (4 )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 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故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故答案为: ⑴ ①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② 劳:使 ……劳累 ;③ 蕃:多 ;④ 涟:水波。 ⑵ ①可以远处观看,不可以靠近赏玩。 ② 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⑶ 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莲的脱 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荣华富贵。 ⑷ 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点评】⑴ 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 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 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 到词达句顺。 ⑶ 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方法的把握。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分析理解 相关词句,分析其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⑷ 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方法的把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