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矿粉比表面积检验细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泥矿粉比表面积检验细则 依据标准:《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GB/T 8074—2008)。 仪器设备: Blaine透气仪,由透气圆筒、压力计、抽气装置等三部分组成。 透气圆筒 内径为12.70±0.05mm,由不锈钢制成。圆筒内表面的光洁度为▽6,圆筒的上口边应与圆筒主轴垂直,圆筒下部锥度应与压力计上玻璃磨口锥度一致,二者应严密连接。在圆筒内壁,距离圆筒上口边55±10㎜处有一突出的宽度为0.5~1㎜的边缘,以放置金属穿孔板。 穿孔板 由不锈钢或其他不受腐蚀的金属制成,厚度为1.0~0.1mm。在其面上,等距离地打有35个直径1mm的小孔,穿孔板应与圆筒内壁密合。穿孔板二平面应平行。 捣器 用不绣钢制成,插入圆筒时,其间隙不大于0.1mm。捣器的底面应与主轴垂直,侧面有一个扁平槽,宽度为3.0±0.3mm。捣器的顶部有一个支持环,当捣器放入圆筒时,支持环与圆筒上口边接触,这时捣器底面与穿孔原板之间的距离为15.0±0.5mm。 压力计 U形压力计的尺寸,由外径为9mm的,具有标准厚度的玻璃管制成。压力计一个臂的顶端有一个锥形磨口与透气圆筒紧密连接,在连接透气圆筒的压力计臂上刻有环形线。从压力计底部往上280~300mm处有一个出口管,管上装有一个阀门,连接抽气装置。 抽气装置 用小型电磁泵,也可用抽气球。 滤纸 采用符合国标的中速定量滤纸。 分析天平 分度值为1mg。 计时秒表 精确读到0.5s。 烘干箱 试样准备: 将110±5℃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的标准试样,倒入100ml的密闭瓶内,用力摇动2min,将结成团的试样振碎,使试样松散。静置2min后,打开瓶盖,轻轻搅拌,使在松散过程中落到表面的细粉,分布到整个试样中。 水泥试样,应先通过0.9mm方孔筛,再在110±5℃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四、实验步骤 1、试样准备 2、确定试样量 标准试样量和被测定水泥的质量,应达到在制备的试料层中孔隙率为0.500±0.500,计算式为: W=ρV(1-ε)…………………………………………………⑴ 式中:W——需要的试样量,g; ρ ——试样密度,g/cm3 V——试料层体积,g/cm3 ε——试料层孔隙率。 3 试料层体积的测定 用水泥排代法 将二片滤纸沿圆筒壁放入透气圆筒内,用一直径比透气圆筒略小的细长棒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整放在金属的穿孔板上。然后装满水银,用一小块薄玻璃板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口平齐,并需保证在玻璃板和水银表面之间没有气泡或空洞存在。从圆筒中倒出水银,称量,精确至0.05g。重复几次测定,到数值基本不变为止。然后从圆筒中取出一片滤纸,试用约3.3g的水泥,压实水泥层。再在圆筒上部空间注入水银,同上述方法除去气泡、压平、倒出水银称量,重复几次,直到水银称量值相差小于50mg为止。 圆筒内试料层体积V按下式计算。精确到0.005cm3 V=(P1-P2)ρ/水银…………………………………………………⑵ 式中:V——试料层体积, P1——未装水泥时,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 P2——装水泥后,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 Ρ水银---实验下水银的密度g/cm3 试料层体积的测定,至少应进行二次。每次应单独压实,取二次数值相差不超过0.005的平均值,并记录测定过程中圆筒附近的温度。每隔一季度至半年应重新校正试料层体积。 试料层制备: 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缘上,用一根直径比圆筒略小的细棒把一片滤纸送到穿孔板上,边缘压紧。称取确定的水泥用量,精确到0.001g,倒入圆筒。轻敲圆筒的边,使水泥层表面平坦。再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料直至捣器的支持环紧紧接触圆筒顶边并旋转二周,慢慢取出捣器。 透气试验: 把装有试料层的透气圆筒连接到压力计上,要保证紧密连接不致漏气,并不振动所制备的试料层。 打开微型电磁泵慢慢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空气,直到压力计内液面上升到扩大部下端时关闭阀门。当压力计内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一个刻线时开始计时,当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二条刻线时停止计时,记录液面从第一条刻度线到第二条刻度线所需的时间。以秒记录,并记下试验室的温度(℃) 五:计算 当被测物料的密度.试料层中空隙率与标准试样相同,试验时温差≦30C时,可按(3)式计算. S= ………………………………⑶ 试验时温差大于±30C时,可按(4)式计算 S= ………………………………⑷ 式中:S——被测试样的比表面积,cm2/g Ss——标准试样的比表面积,cm2/g T——被测试样试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s; Ts——标准试样实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