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下阶段检测(二)语文试题卷.pdf

2020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下阶段检测(二)语文试题卷.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都七中 2020 届高三下期阶段检测试题(二) 语 文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 钟。第卷、第卷均答在答题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在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广场上, 伫立着 12 根描述巴蜀历史的文化柱, 其中一根文化柱上 刻有四个大字——文宗在蜀。 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 孕育了无数的文学巨匠和宗师。 从汉代 “文章冠天下” 的四大家: 司马相如、 王褒、严君平、 扬雄,到唐代的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再到宋朝的千古第一文人苏轼,以及近代的作家郭沫若、巴金等, “巴蜀自古出文宗”的传 承可谓是千古流芳。 巴蜀有句俗话, “李冰治水,文翁化蜀”。说的是李冰治水,为蜀地成为“天府之国” 提供了物质保障,而文翁兴学,则为蜀中教育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先秦两汉时期的巴蜀之地已形成独特文明和文化,然而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正 统文化标准来看,早期的巴蜀因道险且阻,难免给人一种“蜀地僻陋 , 非齐鲁诸儒风声教化 之所被”的感觉。为了改变巴蜀地区文化落后的现状,西汉时期,时任蜀郡太守的文翁,在 成都创办了官学—— “文翁石室”,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地方政府开办的公立学校。 文翁 不仅面向全郡招收子弟学习,为学生免除徭役赋税,还挑选郡县吏中“开敏有材者”亲自教 授,并派遣学生前往长安学习。 官学的建立大大改变了蜀地的文化状况,一时间蜀中求学蔚然成风,巴蜀之地一度出 现“学徒鳞萃,蜀学比于齐鲁”的盛况,更涌现出了诸如司马相如、扬雄这样的辞赋大家。 受其影响,官学这一办学模式被推广于天下郡国,大大推动了全国教育的发展。蜀学之兴, 由此开始。 自汉代以来,蜀学教育的兴盛就未曾中断。即使是在唐宋之交的社会大动乱时期,凭 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后蜀也拥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以继续发展教育。 宋代,由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持续繁荣,加上重视文教的时代风气,学校教育堪称 发达。绍兴七年( 1137 年),文翁礼殿改为大成殿,当时的皇帝高宗御书“大成之殿”四 字匾额以赐府学。两宋以文治国,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先后镇蜀兴办文教。成都府 学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学者, “石室之学,通养六十州之士”,成都府学不仅承担起培养整个 四川地区人才的重任,也为全国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与此同时,诞生于唐代、作为官方藏书和修书之处的书院也逐渐演化为教学机构,其 教学功能不断被强化。明清时期,成都各地书院依旧蓬勃发展,在教化人民、培养“良士” “名臣”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有力推动了四川文化事业的繁荣。 鸦片战争后,中国内 忧外患日益严重,有识之士提出废科举、 办新学的主张。 清末,几乎所有书院都改为新式学 堂,由此拉开了蜀地教育走向近代化的序幕。 (摘编自成都博物馆 2019 年 8 月《原来这才是“西蜀自古出文宗”的秘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成都人杰地灵, 孕育了无数千古流芳的文学巨匠和宗师, 享有“文宗在蜀” 的美誉。 B. 李冰兴建水利工程,为蜀地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提供了物质基础。 C. 由于巴蜀之地有着道阻且险的地理特点, 在唐宋之交的社会动乱时期这里的教育发 展还是相对稳定的。 D. 明清时期, 已经逐渐演化为教学机构的成都各地书院为

文档评论(0)

考试资料大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