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与科学.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淺談美與科學 蕭光志 輔仁大學 物理學系 摘要   科學強調理性,但其研究過程、方法及成果都可以作為感性認知的對象,故有美的可能。本文就和諧、簡單、統一、對稱及奇異等幾個範疇,比較討論文藝與科學中的美。   科學中的和諧特指邏輯的一致性,是絕對的要求,在假設的前提之下,推論是非分明。因此,在一致的和諧之中,也透出自然律法的嚴峻感。簡單性是科學精神的重心,希望以簡單深刻的規律解釋繁複多樣的表象,與科學的分析還原特質有密切關係。簡單的極致是統一,基礎科學家不斷努力,融合、簡化理論,朝向?一以貫之?的理想邁進。物理學中的對稱性就是數學中的?(變換下的)不變性?,許多物理定律以守恆(不變)律的形式表述,系統內在的對稱之美自然的反映在理論上。二十世紀以來,對稱性更進一步提升到方法論的地位,成為探索物理原理的出發點,受到極大的關注。科學探索逐漸專化深入,指向日常陌生的領域,奇異性就成了引人注目的顯著特徵。奇異的有意料之外但容易理解、接受的結果,更有不可思議、難以接受又無法理解的懸案,為人類的理性世界添加了多采多姿的一頁。 作者通訊:輔仁大學物理學系 TEL:(02) 2905-2438 E-mail: phys1005@mails.fju.edu.tw 一、引言 二、美 三、和諧 四、簡單 五、統一 六、對稱 七、奇異 八、結語 誌謝 註解 一、引言   感性和理性兩種認知方式發展成「兩種文化」,差異愈演愈烈,到了當今,變成人文與科學的對立。在這個背景之下,人也有分裂為人文、科技「兩個族群」的現象,本文要表達的是「族群融合」的冀望。由於內容的跨領域特性,而所屬的兩個學科──美學和自然科學──本身又都涵蓋極廣。作者所學有限,謹以「淺談」定位試加論述。期能分享同好,拋磚引玉。 科學是求「真」的學問,似乎與感性的「美」有些距離。雖然科學以理性認識求知,但完成的理論、實驗、技術等等都是可以被感受的,可以是感性認識的對象,故有美的可能。反之,欣賞文藝之美也常借助邏輯和理性知識。例如賞析一首詩,「賞」是感性的接受,「析」則是理性的工作。「析」是「賞」的預備,理解之後感受更深刻,在第四節有李白〈靜夜思〉的試析。更淺顯的是,讀詩必須識字,例如(注1) santyaktavibhūsā bhrastā?jananetrā hastārpitavaktrā kim tvam tanumadhyā 若不識梵文,義且不解,遑論欣賞。透過中譯 細腰女,你為何雙手托腮, 既不戴首飾,也不描眼圈。 我們可以欣賞其文情。但原詩六音節為一句,句句押韻,不加頌讀,聲韻之美盡失。若譯為「六言絕句」(注2) 纖腰閒倚樓台 春笋斜托香腮        殘裝亂蔴粗服 暮靄漫入襟懷 稍能形似,卻又添油加醋,已失原味。 總之,欣賞一首詩,從識字起,需要的「預備工作」難以估計,大都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同樣的,欣賞以下這首自然界的「絕句」,絕對需要大量的理性預備知識,(注3)      ▽.D = ρ   ▽ × H = J+ ?tD      ▽.B = 0   ▽ × E = 0- ?tB 下文將談到它多方面的美。   相對於文學藝術,科學之美是較為陌生的概念,本文將選擇幾個範疇或子題,以比較的方式,分別加以討論,希望將文藝的美延伸到科學的領域,尋找與文藝美對應或相似的科學美。在「淺談」的定位之下,採用實例以沖淡枯燥的論說。文藝的例子偏重中國古典詩詞,科學的範例集中在數學和物理兩門。文藝和科學兩方面都顯示了作者的偏好與限制,無法兼顧多數領域,但請讀者包涵!   文中有許多名詞不做明確的定義,只做旁敲側擊式的說明,主要原因是某些概念,如「美」、「科學」、「簡單」等等,都極為複雜,任何簡潔的定義都難周延,不如直接展現幾個重要的面向,點出幾個關鍵的問題,留下的空白讓讀者自由填補發揮。溫伯格(S. Weinberg 1933–)(注4) 說:「美國藝術博物館的館長曾對我在物理學中用「美」這個詞感到憤慨。他說,在他們的工作中,專業人員已經不再使用這個詞,因為他們發現要定義它真是太難了。很久以前數學家兼物理學家的龐加萊(H. Poincaré 1854–1912)就承認可能很難定義數學的美,但任何一種美也都是這樣的。」 在引言之後,首先介紹「美」,再依序就和諧、簡單、統一、對稱、奇異等幾個範疇探討文藝美和科學美以及他們的異同,最後是簡短的結語。 二、美   美是甚麼?美在哪裏?美感如何產生?審美意識如何形成?審美的心理過程如何?這些問題都是很難回答的,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人有各式各樣的答案。   艾布拉姆斯(M. H. Abrams 1912–)(注5)認為藝術包含四個要素:世界、作品、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