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VIP

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作计划】   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监督工作计划》,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为做好相关工作,从今年3月起,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组成调研组,先后听取了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审计署、银监会等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赴广东、深圳、辽宁、陕西、新疆等省、市、自治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委托重庆、云南、海南、广州等部分省、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开展专题调研,并在浙江省台州市召开座谈会听取地方人大同志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一)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与结构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   2014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14万亿元,地方政府或有债务6万亿元(包括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1万亿元,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5万亿元)。   2015年8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批准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议案》的决议,在2014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和2015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6000亿元的基础上,批准了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限额为16万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限额6万亿元,专项债务余额限额4万亿元。   地方政府债务的结构   2014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4万亿元中,从政府层级看,省级、市级和县级(含乡镇)分别为1万亿元、6万亿元和7万亿元,占比分别为14%、42%和44%;从区域分布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7万亿元、9万亿元和8万亿元,占比分别为44%、25%和31%。   从举借主体看,主要是融资平台、政府部门和机构、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分别占39%、24%、22%和15%。从借款来源看,主要是银行贷款、BT等应付款、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信托、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其中银行贷款约占51%,地方政府债券约占8%。   从债务期限看,2015年到期1万亿元,占20%;2016年到期8万亿元,占18%;2017年到期4万亿元,占16%;2018年及以后年度到期2万亿元,占40%;以前年度逾期债务0.9万亿,占6%。   债务率   据财政部门测算,到2015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限额16万亿元,债务率预计约为86%,低于100%的风险警戒线,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二)地方政府债务的投向与作用   截至2014年末,各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中用于市政建设7万亿元,约占31%;用于交通运输9万亿元,约占12%;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8万亿元,约占12%;用于土地收储7万亿元,约占11%;用于民生领域9万亿元,约占19%。用于市政建设、交通运输和土地收储的资金合计约占54%。   举借地方政府债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方财力不足,有效保障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加快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和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较好地应对了亚洲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对稳定中国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水热电气等市政建设和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运输设施建设的债务大多形成了优质资产,有较好的经营性收入。   (三)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方式转变及近年来主要举措   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曾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地方经济建设折实公债”等债券。1985年,为了控制地方政府投资规模,中央决定暂停地方政府发行债券。1994年的《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以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995年的《担保法》也明确规定,“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此后,为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各地通过搭建融资平台、向金融机构贷款、到企业债市场融资等方式变相举债,但增速并不快,规模也不大。   2008年起,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家出台了一揽子计划,在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和宽松货币信贷等条件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大幅扩张,债务风险快速累积,地方政府债务引起各方面关注。国务院于2010年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的意见》(国发〔2010〕19号)。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1年开展了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专题调研。审计署分别于2011年、2013年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和全国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报告。为规范地方政府举债,中央政府自2009年开始代理地方发债,至2014年累计代理地方发债16000亿元。2011年—2013年,国务院在上海、浙江、广东、深圳等部分地区开展了地方政府债券自发代还

文档评论(0)

辅导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各类考试资料,题库、历年试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