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中龙团小释(网友来稿).docVIP

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中龙团小释(网友来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中龙团小释(网友来稿) 【--月工作总结】 山东省昌乐县第三中学、路来森 在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一文中,引用了苏轼《惠山烹小龙团》一诗中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文中对“小团月”和“小龙团”的关系作了阐述,但“小龙团”的具体情况却语焉不详。现根据有关资料,解释如下。 龙团,亦称团茶,是宋代专供宫廷饮用的一种茶饼。茶饼上面印有龙凤花纹,印为盘龙型的称龙团,很是名贵。据欧阳修的《归田录》记载:“茶之品莫贵于龙凤团,始于丁晋公(丁谓),成于蔡君谟(蔡襄)。始造小片龙茶,凡二十余饼重一斤,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因南郊致斋,中枢、枢密院备赐一饼,四人分之,宫人往往缕金其上,其贵重如此。”这段文字,告诉我们,“龙团”茶的制造者是丁谓和蔡君谟,茶之稀有,只有宫中大臣才能拥有一点,且价格昂贵,人得而宝之。《宋稗类钞》也有如下的记载:“丁晋公为福建转运史,始制为凤团,后又为龙团,贡不过四十饼,专以上供。虽近臣之家未尝见也。天圣中,又为小团,其品迥加于大团。”这段文字,不仅告诉我们“龙团”的最初制作者是丁晋公(丁谓),而且还告诉我们“龙团”有“大龙团”、“小龙团”之分,并且“小龙团”的品质远远高于“大龙团”。苏轼诗《惠山烹小龙团》中的“小龙团”即指名贵的“小龙团”茶。“大龙团”与“小龙团”茶品的高下,从下面一个故事中即可以得知:一次,蔡叶丞召蔡君谟到其家品茶,坐了一会,忽然又有一位客人到来。童仆将茶端了上来,蔡君谟“啜而味之”,说:“非独小团,兼有大团杂之”,蔡叶丞赶紧召童仆询问,童仆说:“本来只碾造了两个人的茶,可是忽然又多了一名客人,来不及碾造,只好搀上大团茶。”蔡君谟一品竞能品出“兼有大团杂之”,不仅说明蔡君谟善于品茶,也说明“大团”与“小团”在品质上,却有很大差别。 由于“龙团”茶的名贵,所以有宋一代,“龙团”竞然成为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文化意象,不少文人在诗歌中都写到它。如,辛弃疾《满江红》:“宝马嘶归红旆动,龙团试水铜瓶泣。”李清照《鹧鸪天》:“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毛滂《山茶子》:“谁做素涛翻玉手,小团龙。”苏轼的诗词中更是多次写到,除上面的《惠山烹小龙团》外,还有如,《兴龙节侍晏前一日微雪》:“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盘龙,也就是团龙,因龙身曲折盘绕成圆形而称之。再如《西江月》(送茶饼、谷廉与王胜之):“龙焙今年绝品,谷廉自古珍泉。”龙焙即龙团茶。 作者邮箱: lulaisen123@163. 本文: 内容仅供参考

文档评论(0)

scj1122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6052137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