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书法教学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篇一】兰亭序书法教学教案《兰亭集序》教案示例(人教版高一必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文言实虚词的含义,并能够列举出相应的文言词句;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结合、以散为主的特点和意义,并能够正确识别出四六骈句。   (3)能够正确流利的背诵课文;   (4)能够欣赏其他古代散文,归纳出它们与本文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体味情感,体会并学习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以及书序的特点。   (2)感悟文章的韵味和节奏,体会作者在文章中乐—痛—悲情感变化中的生命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理解作者关于生死的慨叹,把握作者对生死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写实事,不宜空谈玄诞之意。   二、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创设情境通过反复诵读,为学生进一步品读文章语言、品味作者情感铺垫。   析文品情重点体会作者在文章中乐—痛—悲情感变化中的生命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书法”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展示《兰亭集序》书法作品,介绍关于书法作品《兰亭集序》的相关资料。   1、王羲之“醉写《兰亭》”。   东晋永和九年著名的兰亭集会上,名流隐士饮酒赋诗,王羲之酒意正浓,被众人推举作序,他晃晃悠悠地站起身,走到案前,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作序一欣赏《兰亭集序》书法作品,了解《兰亭集序》的故事,产生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作为文章的《兰亭集序》和作为书法作品的《兰亭集序》可谓“双绝”,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由于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登峰造极、震烁古今,他在书法上的成就也就多少淹没了他在文学上的名声。所以学生知道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多于知道王羲之的文学造诣,了解王羲之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多于了解文学作品《兰亭集序》。所以在《兰亭集序》这一课的教学中,以“书法”来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进一步了解作品的好奇心,同时又可以用书法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生命意识”比照课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死生亦大矣”的人生感慨。   (二)疏通字词,反复诵读。   教师活动(1)指导学生通过书下注释疏通字词。   (2)指导诵读。范读;指导学生齐读、个读;诵读指导。   学生活动(1)疏通文章字词,为进一步诵读和理解文章奠定基础。   (2)默读——听读——跟读——大声诵读,并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 疏通字词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是进一步理解和鉴赏文章的必要准备。文言诗文音韵和谐,适于诵读。而且反复的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初步感受文章在形式和语言上的美,并可以体会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及其变化。可以说,诵读是语文学习特别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三)品读写景记游部分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把握作者对“兰亭雅集”的描写,体会这种描写突出了环境和集会怎样的特点。   学生活动(1)细读第一、二自然段。   (2)找出作者对“兰亭雅集”的介绍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环境、事件、天气、感受等方面,并能体会其中作者对环境和集会的描写有着“雅”的特点。   设计意图写景记游部分是作者抒发人生感慨的基础,也是写序的背景。对这次集会以及作者在对集会的描写介绍上的情感倾向的体会和理解是进一步理解王羲之后面所表达的生命意识的基础。对这一部分的细读也可以培养学生梳理文章、把握文章层次的能力,以及把握景物描写中的作者情感的能力。   (四)品文析情,探究“生命意识”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说出文章中作者情感的变化(乐—痛—悲)。   (2)指导分析文中“信可乐也”关于“乐”的具体内容。   (3)指导学生分析“岂不痛哉”关于“痛”的原因。   (4)指导学生完成对作者之“悲”中的生命感慨。   学生活动体会文章中作者情感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情感流程,体会作者的生命意识并能进行适当评价。   设计意图品析文章的情感表达,探究作者的“生命意识”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鉴赏的关键。理清作者情感线索,学生结合自己对人生、生命的理解以及作者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流程,体会千古同悲的生命意识。这样的设计可以提升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的热情。   (五)扩展探究,品鉴升华   教师活动(1)提示并展示历代文人表达生命意识的诗句文句,引发学生对生命之悲的理解。   (2)展示王羲之书法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艺术是人们展现生命力,以创造对抗生命短暂的努力。   学生活动回忆历代文人表达生命意识到诗句文句,通过对艺术的欣赏理解千古同悲背后的艺术创造力。   设计意图学生容易理解“生命短暂”的悲哀,但这是远远不够的。理解通过创造对抗生命之悲是重要和必要的。这一点通过对具有永恒生命力的艺术作品的欣赏,通过直观的体会就可以达到。   【篇二

文档评论(0)

精品考试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