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第4课《把栏杆拍遍》课堂学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VIP

高考语文 第4课《把栏杆拍遍》课堂学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 用心 爱心 专心 ……[课 堂 学 案]…… 一、文本探究 (一)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作者将题目拟为“把栏杆拍遍”? 【提示】作者读懂了这位爱国词人在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了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的英雄之势。而如今自己被迫脱离政治,只许旁观,不得插手,更不得插嘴。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爱国热血,又能向何处使呢?唯有痛拍栏杆,把栏杆拍遍,才能发泄出郁积已久的悲愤之心。今天读其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2.概述文章主要内容。 【提示】作者梁衡在文中为我们塑造了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他以宏大的历史视野,选取八首辛词,勾勒出辛弃疾的生平经历。他凭借独特的视角指出“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辛弃疾一人”(第1段),“辛弃疾的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人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第15段)。 (二)细节探究 1. 辛弃疾与其他文人比较,他的唯一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辛弃疾会形成这样的独特性? 【提示】经历:以武起事,以词人终 词作:用刀和剑刻成 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 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2. 作者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经历使围绕着哪些方面进行的? 【提示】一是他的行伍经历。这一段介绍充满了神奇色彩,他单人单马追杀偷印之贼,他跃马横刀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就是一个血气方刚、骁勇善战的武夫。 二是他的为官经历。作者用了数据作了这样的介绍:“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5年,倒有20年的时间被闲置在一旁,而在断断续续的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的调动。” 三是他的心路历程。从一个沙场英雄对军营的渴望,到一个忧国游子对苍天的发问,从“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的心病,到“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的内痛,这里有悲壮的呼喊,有遗憾的叹息,也有无奈的自嘲。 3. 弃疾南归后为什么不为朝廷喜欢呢? 【提示】(1)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 (2)在南宋生活了40年,近20年被闲置一旁,在20多年被断断续续使用的过程中,又遇37次频繁调动。每当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著地去工作。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 (3)40年间无论在何时何地任何职,甚至赋用,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 4. 研读15-17节,哪些因素逼使辛弃疾由爱国志士成为一代爱国词人的? 【提示】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如壳内岩浆的滚动鼓涨,冲击积聚,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 “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三)思维碰撞 1. 作者花了六年时间解读辛弃疾,还原出一个普通而真实的辛弃疾。让我们感受到辛弃疾一颗炽热的爱国心在其悲愤的血肉之躯中震颤,跳动、呐喊……作者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在词人把栏杆拍遍的振聋发聩的声响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怎样的真实的复杂的心情? 【提示】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耐、等待、企盼…… 2. 领悟以辛弃疾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脊梁的精神内涵。 【提示】词人本身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政治家、军事家。辛弃疾“把栏杆拍遍”,把爱国之歌一首首唱响,把悲怆之声一声声喊响。他曾经埋头苦干,他曾经拼命硬干,他曾经为民请命,他是中国历史的脊梁,他是中华民族的支柱,他是中国文化的血肉。 中国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武夫行伍经历(四)文本脉络 武夫 行伍经历 辛 弃 疾把 栏 杆 拍 遍 辛 弃 疾 把 栏 杆 拍 遍 为官经历 为官经历 心路历程词人 心路历程 词人 二、文本亮点 梁衡在他的散文中,把文学与政治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文学的色彩浓重了,而政治的气息也仿佛淡了许多,淡到让人觉察不出来。可是思想的光芒却让散文如此动人,如此深邃,如此耐人寻味。 一、联想丰富。揭示古代文学大家的心路历程,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大胆的联想和想象。或由辛弃疾的事迹,联想到他的词作;或由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的时代、他的事迹和内心世界等等。 二、以评带传。作者在文中评说辛弃疾“词人本色是武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