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产业结构调整对华北液化气市场
的影响
前言
液化石油气市场90年代开始在广大城乡普及以来
因C4综合利用以及替代能源的发展引导了液化气市场
供需格局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企
MTBE装置集中投产以及民企气分、MTBE装置的纷纷
上马;二是“十一五”期间二甲醚产能爆发式增长;
三是2010年以来芳构化装置的陆续投产;四是中石油
昆仑燃气公司组建后对“三北”地区的终端市场整合
我国LPG的生产与消费
年份产量净进口量宏观消费量单位:万吨
1990
182.3
11.6
193.9
1998
584.7
217.4
802.1
1999679.0547.6
226.6
2000
973.0
4817
1454.7
2002
1190.1
509.7
175987623.0
1942.7
2004
1472.0635.4
2107.4
2005
1473.4
614.1
20875
1745.3
2133
1918.1
337.9
2256
18855
192.5
2078
1835
2010
2093.4
136.5
2230
我国液化气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2000年,快速增长期,增长速度
18-20%,高于世界平均10%的水平
第二阶段:2001年—2006年,缓慢增长期,增速6
8%左右,略高于世界6%的平均水平;
第三阶段:2006年—今,调整期,市场饱和,供需面
基本平衡,甚至供大于求
MTBE、气分装置引发第一次LPG产业结构调整
液化气第一次产业调整发生在“十五”末“十
五”初期,由于汽油标准的升级以及市场对高标号
汽油的需求增长,国有炼化企业纷纷投产MTBE装
置,以解决高标号汽油调和问题。部分炼厂改扩建
以后上下游装置的瓶颈问题使得华北地区投产了数
十家气体分馏和MTBE装置。由于从西北、东北市
场外采了大量原料气和C4资源,华北市场液化气供
应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