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有害气体的预防与急救.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有毒有害气体的预防与急救 一、一氧化碳 1、来源与接触机会 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焦炉气和造气炉,是煤气的主要成份之一,是化肥系统的主要原料,可以说一氧化碳贯穿了绝大多数车间,因此,如果设备密封来严,管线或阀门泄漏,废气放空,均可使生产环境的空气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更值得一提的是,凡含碳物质在供氧不足而燃烧不完全时都能产生一氧化碳,所以,燃煤、燃油的一切生产过程都要严防一氧化碳中毒。、 2、物理性质和中毒症状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有毒气体,分子量28.01,密度0.967,燃点609℃,沸点-190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分为下列几种级别。 1)接触反应 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恶心等症状,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可消失。 2)轻度中毒 eq \o\ac(○,1)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心悸、胸闷、耳鸣、视物不清、四肢无力、恶心、呕吐。 eq \o\ac(○,2)轻度至中毒意识障碍,但无昏迷,个别病人有短时昏厥。 3)中度中毒 除以上症状加重外、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最初意识可保持清醒,但力不从心,不能自救,继而意识模糊、大小便失禁、昏迷、痛觉反应减弱,个别人抽搐及全身强直。 4)重度中毒 继上述症状后出现深度昏迷、寒战、体温升高、四肢瘫软、反射消失,离开现场可持续几小时甚至几昼夜。 3、预防与急救 eq \o\ac(○,1)防止外逸:对发生、贮存、输送一氧化碳的设备、容器、管线严格密封、定时维修,消除跑、冒、滴、漏。 eq \o\ac(○,2)保持通风良好:设通、排风装置。 eq \o\ac(○,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 eq \o\ac(○,4)现场配备防毒面具。 发现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者,应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使其脱离中毒现场、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畅通,并注意保暖,轻度中毒者吸入新鲜空气能迅速好转。中度至重度中毒情况严重,必须马上组织送医院抢救。我公司气体防护站: 医院急诊: 二、硫化氢 1、来源与接触机会 硫化氢产生于化肥生产的造气过程和合成氨原料气——焦炉煤气。有机物腐败亦能产生硫化氢。它主要分布在造气、净化车间和前半部各车间,在下水设施中作业亦有中毒可能性。 2、理化性质及中毒症状 硫化氢为无色、有臭蛋气味的气体。分子量34.08,比空气重,密度为1.192,燃点260℃,爆炸极限为4.3—45.5%,易溶于水,溶液显酸性,最高允许浓度为10mg/m3 中毒症状分以下几种 1)刺激反应 接触后出现流泪、眼刺痛、流涕、咽部灼热等刺激症状,短时可恢复。 2)轻度中毒 眼胀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咽干、咳嗽,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干性罗音。 3)中度中毒 具备下列表现之一者,既为中度中毒 eq \o\ac(○,1)明显的头痛、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并出现昏迷、躁动、意识障碍,面色灰白或发绀。 eq \o\ac(○,2)有明显的粘膜刺激症状,出现咳嗽、胸闷、视物模糊、眼结膜水肿及角膜溃疡等。 4)重度中毒、 具备下列表现之一者,即为重度中毒 eq \o\ac(○,1)立即出现神志模糊、昏迷、紫绀、心悸、谵妄、全身肌肉痉挛或强直、大小便失禁。 eq \o\ac(○,2)肺水肿 eq \o\ac(○,3)呼吸、循环衰竭。 eq \o\ac(○,4)闪电式死亡。 5)慢性影响 经常暴露于低浓度的硫化氢环境中,可引起如下症状 eq \o\ac(○,1)结膜充血、角膜混浊。 eq \o\ac(○,2)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嗅觉减退、神经功能紊乱(100mg/m3) eq \o\ac(○,3)多汗、腱反射亢进、皮肤划痕症、四肢远端紫绀、劂冷,多必性神经炎。 3、预防与现场抢救请参照一氧化碳节。 三、氨 1、来源及接触机会 氨是化肥系统尿素制造的基本原料,它主要存在于合成、尿素等车间。它的存在形式有液氨、氨气、氨水,当设备、贮罐、管线发生事故或密封不严时,均可发生氨中毒或氨灼伤事故。 2、理化性质及中毒症状 氨

文档评论(0)

zxian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人从事教育还有多年,在这和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