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巴西 胡续冬 胡续冬,本名胡旭东,年出生于重庆乡间,年赴 .docVIP

底层巴西 胡续冬 胡续冬,本名胡旭东,年出生于重庆乡间,年赴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6 底层巴西 胡续冬 胡续冬,本名胡旭东,1974年出生于重庆乡间,1991年赴京求学,2002年在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教授。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写作,自印过诗集《水边书》、《风之乳》、《爱在瘟疫蔓延时》、《蔚秀园》,编译有《现代诗一百首》(红、蓝两卷),获得过刘丽安诗歌奖、柔刚诗歌奖、明天·额尔古纳诗歌双年奖等诗歌奖项。除诗歌写作之外,还长期为《新京报》、《东方早报》等报刊撰写专栏,出版有散文集《浮生胡言》、巴西旅居随笔集《你那边几点》。本文选自其《去他的巴西》。 这个题目和经典小资影片《维诺尼卡的双重生活》没有任何关系。我写的这个维诺尼卡不是人见人爱的法兰西尤物艾莲娜·雅各布饰演的维诺尼卡,而是我住的公寓里的黑人女佣、肥胖憨厚勤劳苦命的巴西草根妇女维诺尼卡。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和维诺尼卡只能通过手势进行沟通,好在黑人天生表情丰富,肢体语言发达,象声词词汇量巨大,我们之间就室内卫生、物品摆放等问题进行的沟通一直比较顺畅。随着我的葡语可以初步交流,话痨一般的维诺尼卡成了我重要的会话伙伴之一,也是我在蔬菜名称、贫民俚语方面的葡语老师(我的女兽医室友是个五谷不分的家伙),我也因此不幸被人听出了巴西东北地区的黑人口音。 维诺尼卡出生在巴西响当当的贫困地区——东北部最干旱的比奥伊州,少年时因为逃避饥荒跟着一辆拖拉机来到了巴西利亚。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她在这里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并准备把仍在饥饿线上挣扎的父母从皮奥伊州接过来养老。可是,行孝之心虽有,行孝之力却极为有限,赡养父母的计划令她那个本来就十分贫寒的小家面临雪上加霜的危险。 维诺尼卡住在巴西利亚最偏僻的一个卫星城塞兰迪亚,来一趟需要两三个小时,每天,她从家门口坐远郊公共汽车进城之后,还要步行很长一段距离才能到教师公寓。作为公寓管理处统一雇佣的保洁女工,她周一到周五必须每天上班,每月工资只有400雷阿尔,而光路费就要耗去100雷阿尔。维诺尼卡居住的那个卫星城是整个联邦特区警力部署最薄弱的地区,属于“三不管”地带,社会治安动荡的恶名我早有耳闻。她的家经常被各种黑社会打劫,因为她是当地贫民窟中罕见的有工作的人,黑社会们认定了她是鹤立鸡群的“大户”。她的丈夫因为拒绝日裔黑社会让他10岁的女儿去做雏妓的要求而被打成重伤,至今无法找到工作。维诺尼卡一个人要养活三口人,加上还在筹备赡养父母,她不得不更加拼命地挣钱。最近几个月,她连周末都没休息,在城里找了些笨重的搬运活儿来干,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了解到维诺尼卡的处境后,我时不时帮她一点小忙。买烟的时候多买几包让她捎给他丈夫,做了午饭请她一起来吃,把衣服给她洗让她赚点洗衣钱,派对的时候多买的红酒送给她过圣诞……维诺尼卡有一天对我说:“我知道其实你和上个月住在这里的那个古巴人在这儿是工资最低的,但你们也是最帮我的人。你们都是共产主义者啊!中国和古巴没有像我们这样的穷人吧?”我一下子愣住了,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 我是到了巴西利亚很久以后才知道这个城市居然也是有地铁的:此前我从来没有在市区里见到过地铁站。这倒不是因为它掩藏得比较隐蔽,而是在市区里真的就几乎没有地铁站。巴西利亚的地铁和其他城市不一样,它不是用来方便市内交通的,而是为了连接飞机形的市区和众多偏僻的卫星城的。说得再清楚些,巴西利亚的地铁就是城乡之间的一条“打工纽带”和首都的政治正确性的标志。难道巴西利亚的市区不需要地铁?不,巴西利亚市区狭长的构造极其适合也极其需要修建一条贯穿南北机翼的地铁。但为何这里偏偏没有市内地铁却只有这样古怪的“城乡地铁”或“政治正确性地铁”?这还得从巴西利亚城的设计说起。 巴西利亚城在设计的时候,正赶上巴西经济的黄金时期,汽车工业突飞猛进。设计者梦想以后的巴西会是一个赶超欧美的汽车帝国,于是就把这个城市设计成了一个专为私家车提供便利的“汽车天堂”,全城布满单行快车道和复杂的立交桥,具有浓郁的超前意识。但是,这一设计方案蕴藏着一个巨大的“政治不正确”:设计者和政府合谋,剥夺了营造新都的劳动者们在市区内的居住权,飞机形的市区范围里只允许居住拥有私家车的中产阶级。劳动者们和他们的后代住哪儿去了呢?都被迫拖家带口住到数十里之外的十几个卫星城去了。这一社会卫生学意义上的“隔离”,导致巴西利亚成了巴西最有中产阶级气氛的城市,也是全巴西惟一在市区内没有贫民窟的城市。 在设计巴西利亚城的时候,巴西已然也是“民主社会”,这种剥夺穷人的市区居住权的政策当然不能摆在台面上,必须得巧妙地让穷人们“自觉”地意识到他们不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